如何提高国产数控系统在机床数控再制造中的应用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一.机床数控化再制造的重要意义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工作母机",是数字化控制技术和精密制造技术的结晶,是先进制造装备的典型代表。近几年来,国产高精度机床、数控机床和大型机床虽然产量增长迅速,但由于基数太小而在机床产品中所占的份额依然不高。与此同时,我国机床的数控化率还很低。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提供的统计资料,2000~2006年,我国设备生产厂共生产数控设备29.04万台,出口约3万台,销售到国内为26.04万台;共进口数控设备2..2万台。2007年生产数控机床超过12万台。另外,在“十五”期间更新改造约10万台数控设备,再加上2000年前我国约保有数控设备近9万台,由此估计我国目前数控设备保有量约77万台左右。目前,我国数控化率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据统计,我国的数控化率已由1992年的3.2%递增到2005年13.3%。不过,与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60%~70%的产量数控化率和80%~90%的产值数控化率相比,我国设备产品的数控化率水平还显得太低。虽然目前我国的机床保有量近700万台,已成为世界上机床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但机床整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很多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产品仍在超期服役,难以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据统计,目前役龄10年以上的机床占60%以上,这些机床在未来5~10年都可能面临大修提升甚至功能性报废或技术性淘汰,从而形成相当规模的可循环利用的再制造潜在资源。若按3%的年机床报废淘汰率进行估算,每年将有近20万台机床面临报废、闲置、技术性或功能性淘汰,约占每年生产新机床产量(40万~50万台)的一半左右,“十一五”期间将有近100万台机床面临各种形式的报废,这不仅为再制造带来机会,更对再制造和提升提出需求。此外,我国的许多精密机床及大(重)型机床主要依赖于进口。据不完全统计,1979~1988年,全国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就有18446项,约达165.8亿美元。这些重大机床设备的价格极其昂贵,从2001年开始陆续面临报废,这些即将报废的老旧机床都将转入机床再制造的行列。对普通机床和老化的数控机床进行数控化再制造,不仅可以达到与购置新机床同样的效果:提高零件加工质量和生产率,缩短产品制造周期,改善工作环境;而且还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和购买新机床相比,可以节省50%以上的资金。如一套经济型数控化再制造机床的价格仅为相同功能新数控机床的1/5一1/3。总之,机床数控化再制造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