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题材电视剧中的灾难母题与中国想象文/张伶聪王玉玮摘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当前影视传播的重要命题。海外题材电视剧通过反复刻画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治理全球和地方灾难的有效性,完成了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形塑。在社会规则僭越和伦理崩殂中,中国是海外侨胞的庇护者;在自然灾害、战争与疾病危机中,中国是异族兄弟的救助者;在应对全球危机中,中国是联合全球政治力量的推动者。彰显了中国患难与共、睦邻友好、保障国民安全、勇担国际重责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以此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像实践和跨文化传播。关键词:海外题材电视剧灾难母题中国形象文化想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电视剧作为重要的媒介产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承担着这一文化使命,其中海外故事作为贴近海外民众的电视剧题材,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好评,不仅提升了海外受众对中国的信任度,而且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更增进了中外人民之间的理解与认同。当前对海外题材电视剧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视角展开。其一,从文化研究角度探究海外叙事产生的文化意涵。朱言坤从荣格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将情结作为透视中国人重要的观念意象和情感结构,以此探讨跨国流动中的中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表征和想象[2];周根红以海外华人作为切入口,探讨海外华人形象在历史钩沉中的演变、在异域空间内产生的现实迷失,以及与西方文化冲撞和共融的合力下身份认同衍变的不同面向[3];王玉玮以身份认同为理论视角,从他者审视、族裔对照和“世界公民”新塑来考察海外移民的心理变化[4];王玉玮和张伶聪还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发,分析海外移民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以及型构中华民族认同的电视话语表达方式[5]。其二,多以热播剧个案分析电视剧叙事的艺术创新。刘振和康思齐从类型创作视角分析了《猎狐》在题材元素上的跨类型组合和伦理诉求上的反类型尝试[6];蒋达和王刚既分析了《刑警之海外行视听·艺象/9394/粤海风/2023年第4期/动》复合叙事单元的结构创新,又着重指出了该剧在文戏设置、主题立意和人物形象等内容层面的创新[7];何天平和张榆泽则认为《刑警之海外行动》基于纪实美学的原则完成了对真实故事的艺术化创造和新时代平民英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