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文化艺术|海洋文化基因的应用——以舟山市普陀区为例□乐冰洁/文根据普陀区18个文化基因重点项目,按照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基因构建普陀海洋文化基因谱系图。根据谱系图框架提炼海洋文化符号,以“渔”“佛”“红”三个标志性文化符号,进而提出应用转化设计:集聚同类型基因项目,拓展“渔”文化产业延伸;整合同内涵基因项目,加强“佛”文化融合开发;链接同价值基因项目,挖掘“红”文化发展潜力。英国学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文化基因”一词。文化基因互相连接形成了有秩序的、能完整记录该地域所有文化信息的文化基因谱系图。在目前文化基因谱系图的研究中,按照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分类的方式被普遍使用。物质文化基因是指以实体物质形式存在的,并通过物质进行表现、传播与传承的文化,例如景观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而非物质文化基因是指以精神形式存在的,并通过讲述和行为等方式进行表现、传播与传承的文化,如语言文化、民俗文化等。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到“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于2025年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1舟山市普陀区海洋文化基因谱系图构建2020年,浙江省开始推进《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浙江省各区、县(市)开始对本区域的文化元素、要素、基因特点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制订本地“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工作。舟山市普陀区共收录文化元素200余个,从中精心筛选“传统木船技艺”等18个元素作为重点文化基因解码项目汇编成册,完成《普陀区文化基因解码报告》。2022年,浙江省公布首批1878项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舟山市普陀区获得“优秀”等次。其中,“木船制造技艺”“沈家门渔港”“定海测候所”三项被认定为优秀解码项目[1]。普陀海洋文化基因谱系图1所示。至此,普陀区已基本摸清了区域内文化现象、文化元素的基本分布和概况,建立了家底数据“一张网”;梳理了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清单,形成了重点元素“一张表”;完成了部分重点文化元素解码,形成了解码报告“一本书”。下一步,根据《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相关要求,普陀区将逐步探索部分解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