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课题教学课时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备课人程亚平课型授课时间新课讲授课时总节次31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教学目标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重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独立学习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2.理解词语。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学生熟读古诗。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赏析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1)小组交流: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2)想象交流:合作探究①“昼”和“夜”分别指什么?(白天和晚上。)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农活?③看到此情景作者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3)指导朗读。(读出对“村庄儿女”的敬重和赞美之情)二次备课1/60最全小学资料,公众号:小学捡知识2.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2)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3)小组交流:从“童孙”“学种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了解写法。(1)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什么为写作题材?(农村生活。)(2)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耘田、绩麻、村庄、儿女、童孙、耕织、种瓜”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朴实、自然的语言勾画出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实践应用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3、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