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ForeignLanguagesandLiterature(bimonthly)No.4Vol.39第4期第39卷July,20232023年7月外国语文(双月刊)翟理斯译《聊斋志异》的古代中国形象建构及其在西方世界的影响王树槐(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翟理斯译《聊斋志异》不仅是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志怪和传奇故事,更重要的是建构了客观、真实的古代中国形象。对此,本文通过两个途径来研究:(1)根据注释分析十个侧面的中国人和社会形象;(2)根据对性、暴力、污移叙事的改写,分析他对中国形象的美化。整体上,翟理斯建构的是一个虽有贪腐愚味,却是孝梯仁爱、睿智旷逸、古香淳朴的中国(人)形象。翟理斯译文及其中国形象建构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在于:(1)得到当时西方学术界和新闻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同;(2)被多种语言转译乃至英语回译;(3)影响后世三位汉学家的文化立场和诗学策略。通过后两个机制,翟理斯建构的中国形象绵续传播于今天的西方世界。关键词:翟理斯;《聊斋志异》;中国形象;西方影响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414(2023)04-0023-090引言《聊斋志异》在西方早已成为世界文学经典乃至“中国名片”。《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1910:229)曾这样向西方世界介绍《聊斋志异》:它对于外国学生来说非常有趣,可以侧面了解中国的民俗和家庭生活;它极其珍贵,展示了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超文本。显然,这个评价是基于翟理斯(HerbertGiles)1880年于英国德拉律公司(Thos.delaRue&Co.)出版的译文;《聊斋志异》在西方经典地位的奠定,是与翟理斯的努力分不开的(李海军等,2010:85)。当代《聊斋志异》最重要的译本——企鹅版(PenguinClassics)译本——的译者闵福德(JohnMinford),在自己的译文出版之前曾这样评论翟理斯译文:多年来一些人对翟译《聊斋志异》默不评论,抑或嘲讽,甚至将它视为对原作的东方主义删改。然而读者一直在阅读,出版商也一直在再版,直到目前,还没有比它更好的译文出现(Minfordetal.,1999:1)。七年之后,闵福德在自己的译文前言中明确表示“蒙恩于翟理斯的启发”(Minford,2006:xxxii),且在多处注释中借用翟理斯的考据或翻译方法来表现中国元素(Minford,2006:462,463,467,471,480,485)。翟理斯译文对西方世界的泽惠,不仅是介绍中国风土人情、赠予读者愉快的阅读时光,更多的是建构一个正面的中国形象,改变西方对中国的认知。正如他在译文前言中说:我想纠正西方对中国的错误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