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第2课时第1课时匆匆逝去的小学生活更像一束鲜花,释放着迷人的芳香,令人回味无穷。8匆匆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1948年8月,他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诗集《雪朝》(与他人合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助读资讯创作背景:《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作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认为许多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崇尚过去,忧虑将来,将工夫都废弃了,将本应做的事都丢掉了,增添了以后的烦恼和悔恨。因而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匆匆》一文。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先圈起来,再把词语放进句子中多读几次。2.练习通读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自读要求躲藏空虚涔涔潸潸挪移凝然遮挽伶伶俐俐徘徊蒸融痕迹赤裸裸躲藏空虚涔涔潸潸挪移凝然遮挽伶伶俐俐徘徊蒸融痕迹赤裸裸páihuáixūcénnuócánɡshān读一读字词识记nínɡzhēlínɡlìrónɡhénluǒ提示:“藏”是多音字,在文中读“cánɡ”;“挪”是鼻音“蒸”是翘舌音写一写挪蒸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徘左右结构徊左右结构藏上下结构裸左右结构词语解释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急急忙忙的样子。():形容汗、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流泪不止的样子。():遮挡,挽留。():聪明,灵活。():蒸发,融解。匆匆涔涔潸潸遮挽伶伶俐俐蒸融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出现了两次,分别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2.作者围绕这个问题具体写了什么?作者围绕提出的问题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形象地表现出了日子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让读者具体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一边读一边体会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采用整合重点段段意的方式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4)第三部分(5)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具体写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地逝去,令人感慨。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课文品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由自然现象引出时间一去不复返第2课时排比句作用: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描写了显示季节的更替的诗意化景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时光飞逝的痕迹燕子春来秋去杨柳一岁一枯荣桃花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