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选择题(共15小题)1.有一次上课时,小丽觉得很闷,呼吸不畅。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向其中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控制变量D.归纳【答案】D【解析】A、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属于猜想环节,故不符合题意;B、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属于实验环节,故不符合题意;C、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属于控制变量环节,故不符合题意;D、没有归纳环节,故符合题意。故选:D。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答案】C【解析】蜡烛燃烧是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C。3.人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A.氮气B.水蒸气C.氧气D.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都是氮气。易错选D.注意空气成分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和其他气体。故选:A。4.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解释与结论【答案】B【解析】A、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猜想与假设,故选项错误。B、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C、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D、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解释与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5.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答案】B【解析】A.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