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能用停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3.通过实验激发兴趣,培养认真科学的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重点:精确测量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使测得的结果更准确。知识梳理实验原理:利用公式v=计算.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实验方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则可利用公式v=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注意: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重点梳理【重点01】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t;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v=st计算出小车在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①测量下车下滑时的平均速度;②探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特点。实验步骤:(1)如图,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2,然后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5)记录实验数据并求出相应物理量。次数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1)1s1=1.6t1=5.0v1=______2s2=0.8t2=2.8v2=______3s3=____t3=____v3=______分析与论证: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v1>v2,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下半段路程的速度,从图中我们可看出下半段的路程s3=s1−s2,下半段的速度v3=s3t3=s1−s2t1−t2,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依次是:v3>v2>v1。实验结论:小车在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2.注意事项(1)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答: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2)斜面的坡度为什么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答: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可能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3)如何测量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答:先测量全程路程s1,总路程减去上半段路程s2,下半段所用时t2,全程所用总时间t1减去上半段所用时间t2,则v下=s1−s2t1−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