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04单元 (A卷·夯实基础)-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AB卷(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3895

大小:163.28KB

页数:1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04单元 A卷·夯实基础-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AB卷解析版 04 单元 夯实 基础 年级 语文 上册 同步 AB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04单元(A卷·夯实基础) 一、基础知识(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差使(chāi) 绿釉(yòu)   踌躇(chú) 抑扬顿挫(cuō) B.洗涤(tiáo) 遏制(è) 擦拭(sì) 正襟危坐(jīn) C.颓唐(tuí) 消逝(shì) 虬枝(qiú) 情郁于中(yù) D.濒临(pín) 蹒跚(shān) 俯瞰(kàn) 恹恹欲睡(yān) 【答案】C 【解析】A簌簌(sù)B洗涤(dí);擦拭(shì)C正确D濒临(bī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奔弛 鲜腴 满院狼藉 不能自已 B.凋谢 秀颀 触目伤怀 纵横绝荡 C.云霄 牛犊 情寓于中 旁逸斜出 D.遏制 琐屑 变卖典质 恹恹欲睡 【答案】D 【解析】A中的“弛”应改为“驰”;B中的“绝”应该作“决”;C中的“寓”应写作“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保尔身上不折不挠的精神,始终鼓舞着中国少年们奋勇前进。 B.昨天他把要存进银行的十万元弄丢了,今天又摔伤了,真是祸不单行。 C、微信推送了毕业典礼的文章,同学们触目伤怀,不禁又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们。 D.他出身名门望族,家里人口众多,从小过着贫苦的生活,只能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答案】D 【解析】名门望族: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者有特权的家族。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合。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人对名家作品能否有透彻的理解,主要取决于能深入地阅读作品。 B.我从心里由衷地感谢母亲多年来对我的细心照顾与耐心教育。 C.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D.各地各部门都要把改善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案】C 【解析】A.有误,两面对一面,将“否”删去,或在“深入”前添加“否”;B.有误,表义重复,将“从心里”删去C.正确;D.有误,语序不当,将“改善民生”与“重视民生”调换位置。 故选:C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品有散文《春》《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B. “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这句话句子的成分划分正确。 C.茅盾,字雁冰,原名沈德鸿,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D.“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看见过仙人掌。” 【答案】D 【解析】“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看见仙人掌”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位到达苏区采访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西方记者。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C.《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30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D.《昆虫记》中蝉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做巢穴的盖子。 【答案】D 【解析】D.中的“蝉”应改为“螳螂”。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8分)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媒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某学校举办了“健康上网”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活动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概括上网对学生的影响。(4分)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学校小记者对沉迷于网络的一名学生及其家长做的采访记录,请你依据采访记录,概括出学生长时间上网的两条原因。(2分)   学生:我是一名初三学生。当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我就想上网,听听音乐,玩玩游戏,这样可以缓解压力。可最近我发现自己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每逢周末本想多看课外书,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爸妈对我上网管得也不是很严,这网瘾就更大了。   家长:我儿子今年15岁,现在上初三。他们学校附近有很多非常隐蔽的“黑网吧”,很多孩子放学后就进去玩。他也经常去那些网吧。一进去就是两三个小时,周末甚至有半天以上的时间泡在网吧里。最近一个学期,他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了。为此,他也写过不去上网的保证书,可没坚持两天,又去了。我和他妈平时工作也很忙,真是没办法了。 相同的原因: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参加完活动后,准备向全校同学发出“健康上网”的倡议,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 上句:了解危害,助身心健康学业进步; 下句:分析原因,              。  【答案】(1)信息:随着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问题学生的人数也逐渐增多(体质、心理素质、学业较差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学业较差学生人数增长的幅度最大。 影响:长时间上网使越来越多的孩子的身心和学业出现问题,其中学业方面受影响的情况更严重 (2)示例:①学生自控能力差②家长监护教育不力 (3)分析原因,促学生自制家长尽责 二、 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8-9小题。(6分) 临江仙  (宋)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②。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④风静縠纹⑤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②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③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④夜阑:夜尽。⑤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8.下面对本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B.“归来仿佛三更”中的“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酒后清醒归来的情态。 C.“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出词人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出词人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答案】B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故选:B。 9.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以静衬动,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 B.词中上片写词人的醉酒,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做好了铺垫。 C.下片抒情的方式既有直抒胸臆,又有融情于景,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D.全词风格清旷,飘逸,豪放,抒发了词人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答案】A 【解析】(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赏析。 A.有误,“上片以静衬动“错误。上片末句“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以动衬静,写家僮鼻息如雷和江声,从而反衬出夜深人静的现实世界,暗喻自己历尽宦海浮沉的浩茫心事和孤寂心情。BCD正确。故选:A。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金壶丹书 景公游于纪①。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鱢②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③;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纪:一个诸侯国。②鱢(sāo):鱼腥味。③闾:街巷。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发视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B.食鱼无反/窥谷忘反 C.如若言/孰若孤 D.勿乘驽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发”分别为“打开”和“被任用”;B项,“反”的意思分别为“同翻’”和“同返’,返回”;C项,“若”分别是“代词,这样”和“比得上”;D项,“勿”都是“不要”的意思。故选D。 1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答案】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3分) 【解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吃鱼不翻过来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让没有才能的人在国君身边。可根据句意和虚词来句读。 12.文中景公和晏子对“食鱼无反”“勿乘驽马”的理解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景公只考虑自身的享受和需要,而晏子考虑的则是国家大事。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作答。作答时,可结合景公说的“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鱢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和晏子的回答“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进行分析。景公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理解考虑的,而晏子是从国家的高度来理解考虑的。据此分析作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麦与镰的季节(17分) 屈绍龙 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②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③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④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地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⑤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⑥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 ⑦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⑧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⑨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⑩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⑪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选刊》有删节) 13.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 扬花的麦子 ① 春夜小麦 收割麦子 赞美麦子 温情 饱满 ② 牵挂母亲 ③ 【答案】①成熟的小麦②清香③即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柔和美好)。 【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内容的信息筛选。就表格中所给出的信息来看,本题是对小麦生长过程中阶段与相关特点的筛选,答题时注意找到相应的答题区这样就能较为方便找出答案。“饱满”一词出现有第④段,是说“麦子的成熟”时提到的,就可得出表格①处的答案:成熟的麦子;“春夜小麦”出现在第⑤段,这时麦子的特点是“清香”;“赞美麦子”出现在第⑩段,这时麦子的特点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所以本题的答案也就可以确定。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 (1)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2) 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答案】(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麦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情态。 (2)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有递进关系的动词,充分表达了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 【解析】本题考查散文重要句子的赏析。句子的赏析般都是从“内容”“作用”上进行。“内容”的赏析包括:语言、修辞等方面;“作用”就是本句表达的效果或表现出的情感。具体而言,划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所写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写出小麦成长、成熟的形态。从情感上讲,把小麦写得如此可爱,主要就是表明了作者的喜爱最后综合整理就可得出答案。 15.请谈谈你对“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一句的理解。(4分) 【答案】“手指上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是对小麦的真挚感恩,并使小麦显得更加美好柔和。因为敬畏与感恩,更加能够感受到小麦赠予的“安慰”与“安静”,并增加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散文句子的理解。文中句子的理解,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然后再根据整个句子来综合理解。就这句中的“鲜血”“给她们配上”“使她们显得”来看,“鲜血”也就是“热血”代表着一腔热诚。再加上“给她们配上”,说明自己愿意给小麦以一腔热诚,一腔爱。然后的“使她们显得”,是说在给小麦一腔的热诚与爱后,小麦就会显现出“安慰”“宁静”的特点,让我们去感受综合起来整理归纳就得出本题的答案。 16. 第④段写麦子成熟季节时,还写到了楝子花开和石榴花开,有何作用?(4分) 【答案】写“楝子花开”衬托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苦。写“石榴花开”衬托小麦成熟后丰收的喜悦。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升华了文章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散文的表现手法的对比烘托。第④段作者先写“楝子花开”时的各种苦,接着提到了小麦的“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说明是以“楝子花开”开花的各种苦来衬托小麦的“灌浆之苦”;另外,用“石榴花开”时的如葡萄美酒般的浓郁芳香醉人,来衬托小麦成熟时的美好和喜悦。其作用主是通过对比烘托丰富内容,强化主旨。根据这两方面的分析综合,最终得出答案。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李 娟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17.文章多处将父亲的现在与过去作对比,请写出其中三组对比。(6分) 【答案】①过去父亲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现在却变得健忘、迟钝;②过去父亲健步如飞,现在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③过去父亲是“我”的依靠,“我”的保护神,现在父亲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的理解与信息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按这一理解从文中有关父亲的描写中可以筛选出:过去父亲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给“我”辅导高等数学,与现在健忘、迟钝形成对比;过去父亲健步如飞,与现在走路缓慢,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形成对比;过去父亲是“我”的依靠,现在父亲却依靠“我”形成对比。 18.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答案】情景交融,渲染了雪夜里“我”跟随父亲去接母亲时欢快的心情,为下文的叙事和抒情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结合文章内容来看,第六段的画线句子描写了雨后的田野、空气,一切都那样的美好。可以看出当时“我”跟着父亲一起去接母亲的快乐,也为下文事情的表述与抒情来作铺垫。 19.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义。(4分)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