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03单元 (A卷·夯实基础)-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AB卷(解析版).docx
下载文档

ID:2803954

大小:65.81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03单元 A卷·夯实基础-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AB卷解析版 03 单元 夯实 基础 年级 语文 上册 同步 AB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03单元(A卷·夯实基础) 一、基础知识(31分) 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绝巘(yǎn) 横柯 汉塞(sāi) 沉粼竞跃 B. 属引(shǔ) 轩邈 燕然(yān) 鸢飞唳天 C. 沿溯(shù ) 漂碧 藻荇(xìng) 侯骑 D. 素湍(tuān ) 萋萋 襄陵(xiāng) 夕日欲颓 【答案】D 【解析】A.错误,“汉塞”的“塞”应读“sài”,“沉粼竞跃”应为“沉鳞竞跃” B.错误,“属引”的“属”应读“zhǔ” C.错误,“沿溯”的“溯”应读“sù” 碧”应为“缥碧”D.正确 故选:D。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B 【解析】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B.实是/欲界之仙都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 。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阙处 B.窥谷忘反 C.遂至承天寺 D.蝉则千转不穷 【答案】C 【解析】A.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 B.句意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 C.句意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无通假D.句意为:蝉儿长久地叫个不 停.“转”通“啭故选: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虽乘奔御风 B.绝多生怪柏 C.负势竞上 D.互相轩邈 【答案】B 【解析】A.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B.句意: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绝:极. C.句意: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D.句意: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形容词作动词用,往高处伸展. 故选:B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隐居山中时,梁武帝仍问其国事,故人称“山中宰相”。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答案】A 【解析】A.有误,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散文家、B.正确C.正确。D正确 故选:A 6.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⑴树树皆秋色, 。 (王绩《野望》) ⑵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⑶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⑷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⑸攀条折其荣, 。 (《古诗十九首》) ⑹风声一何盛, 。 (刘桢《赠从弟》) ⑺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⑻柴门何萧条, 。 【答案】(1)山山唯落晖(2)芳草萋鹦鹉洲(3)大漠孤烟直(4)山随平野尽(5)将以遗所思(6)松枝一何劲(7)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8)狐兔翔我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晖”“鹦鹉”“洲”“何劲”“鸢”“戾”“萧”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参与我们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2分) (2)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2分) (一)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二)第二环节: (三)第三环节:唱四季歌。 (四)第四环节: (3)历代文人墨客向来毫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有苏东坡、杜甫、李白等著名文人的诗词为证。请打开你的知识库,挑几句诗词与大家共享。(4分) 春: (作者: ) 夏: (作者: ) 秋: (作者: ) 冬: (作者: ) 【答案】 (1)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2)(二)第二环节诵四季诗 (四)第四环节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 (3)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夏: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析】 (1)要拟写活动主题语,首先要明确活动的内容,然后再来拟写。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感受自然”,活动目的是让同学们领略大自然的美景,陶冶情操,热爱自然。主题语的语言要简洁、形象,要能概括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的。 (2)本题要求在大活动“感悟自然”的主题下,再设置两个活动环节,感悟自然的活动很多,比如听四季赞歌,赏四季美景等等。 (3)题干要求写出描绘四季的诗句,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描绘四季”,如果写成其他的诗句则不符合题意。 二、阅读与理解(39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6分)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8.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3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