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语文素养评估(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运用(36分)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10分)一条条小溪在shānjiàn()中欢快地流淌,不断地huìhé()壮大,在高高的xuányá()上倾泻而下,发出hōnɡlōnɡlōnɡ()的巨响,ténɡqǐ()一阵阵水雾。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释义,填序号。(6分)老:①年岁大(跟“少”或“幼”相对)。②在某些方面有经验、老练。③很久以前就存在(跟“新”相对)。④长久。⑤很,极。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2.先生近来很忙吧,老没见到你了!()3.她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人。()三、读下面的句子,在比喻句后的括号里打“√”。(8分)1.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四、按要求写句子。(4分)1.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改为“被”字句)2.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五、默写名言诗句。(8分)1.红军不怕远征难,。五岭逶迤腾细浪,。2.,死而后已。3.捐躯赴国难,。第二部分语言综合运用与文化传承(10分)六、下列哪些诗句表现的是爱国精神?()(4分)A.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B.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七、语言运用。(6分)《开国大典》向我们展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小记者,要你采访参加庆典的观众,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再想象一下你采访的观众会如何回答。记者问:观众答:第三部分阅读理解与写作实践(54分)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4分)血凝红叶峡谷中,(座坐)落着一座低矮(简单简朴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朔(sùshuò)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志哀)。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