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七课时快乐的动物教学内容:教材第70-72页。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难点:“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二、问题探究1、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2、课件出示:P71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说完整。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教师根据同学们解决的情况板书:(1)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2×3=6(元)1(2)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2×4=8(元)2、有谁能把小兔、小牛、狐狸用的钱换成倍数说一说。老师引导: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乘除法知识与“倍数”的联系,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将乘除法问题换成倍数问题试试,好吗?3、如果把刚才说的有关于倍数的句子换成条件,又应该怎样提出这个问题呢?比如:小明用的钱是小兔的2倍,小明用了多少钱?说法变了,但实质没变。同学们根据要求提出了两道有关于倍数的应用题。(1)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小牛用了多少钱?(2)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狐狸用了多少钱?4、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找同学举例说说“几倍”是什么意思。有同学回答,4的3倍就是3个4。小兔的3倍就是3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小兔用了2元钱,也就是2×3=6(元)小兔的4倍就是4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也就是2×4=8(元)5、解答完以后要注意什么?写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