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画报004摘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我们深入研究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作品展示的交互设计,发现了一些具有创意且能够满足参观者需求的方案。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现状,结合虚拟现实陈展展示的特点,探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展品虚拟展示过程中的优缺点。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深入分析高校虚拟博物馆展示的交互设计,探索出具有创意且能够满足参观者需求的虚拟博物馆交互设计。虚拟交互设计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陈展方式,参观者将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展示形式与传统博物馆相比也更加丰富。同时指出虚拟博物馆将是未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发展方向,交互设计的优劣关系到虚拟博物馆参观者的体验感。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现实;虚拟展示作者简介:吴庭芳(1993-),女,汉族,江西南昌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育、设计学。VR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研究与应用——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为例吴庭芳肖守柏(南昌工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前工业时代的产物,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在当今社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然而,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环境污染、文化破坏等问题加剧,人们认识到环境危机与精神危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对于如何摆脱自身文化困境这一问题的解决愈发迫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工艺与人们当时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使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因此,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相传,仅仅依靠认定传承人或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这类做法是不足以达到目的的,这类保护方式只会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交集越来越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相背离,也无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久之计。因为这些保护方式需要依靠外界持续不断地提供帮助和支持,而非自发地传承和保护,从而无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持续的发展下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再依靠过去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需要通过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来改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在当今社会环境中,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需要与时俱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若要重新与人们生活建立起联系,以满足人们对物质文明或精神文化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形成一种人民群众乐于传播和保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