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贵博论丛第二辑《清陈撰设色花卉册》赏析刘恒(贵州省博物馆)摘要本文指出贵州省博物馆藏《清陈撰设色花卉册》为陈撰的代表之作,是扬州八怪画风的又一体现,体现了画家在诗书画上的深厚底蕴与功力,为我们探讨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深入研究陈撰的诗与画,提供了新的资料。关键词《清陈撰设色花卉册》;陈撰;绘画雍乾时期,扬州经近百年的重建,恢复了昔日的繁盛,车马骈阗,富贾云集。方桂在《望江南十调》中对清代扬州花市就有这样的描绘:“扬州好,花市簇辕门。玉面桃花春绰约,素心兰放气氤氲,宣石衬磁盆。”引领着扬州风气与潮流的徽籍富商们通过修亭筑院、种花养鸟、谈诗赏画来自诩重文,标榜风雅。《扬州画舫录》中就有“扬州以园亭胜”的说法。生活的喜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指向,花鸟画因而成了那些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徽商们所喜好的对象,商人们常常向文人画家求画,或为装饰门庭,或作礼品赠人。已然商品化、世俗化的文人画也在有意无意间迎合这种市场需求。在当时,扬州就有这样的俗语:“金脸、银花卉、讨要饭的山水画。”此时,活跃于扬州的“八怪”画家群体,继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石涛之后,一反文人画竞尚山水的习气,更多地致力于花鸟画的创作,这既是顺应时代的审美要求,也是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清代画坛深受董其昌绘画理论的绘画书法129影响,强调“画有正派,须得正传,不得其传,虽步趋古法,难以名世”。因此,恪守衣钵,讲求师资传授和临摹学习古人,一变而为学画正宗。尤其是山水画,前代大师辈出,表现方法被固定到一定程式,对画家形成极大束缚。相对而言,花鸟画较为自由。而且内容丰富的花鸟画在利用比兴、题跋传达复杂情感上具有颇大的自由度,为画家开辟了一个比山水画更容易传达情感内容的天地,各种思想都可以在诗书画结合的范式中通过花鸟蔬果的题材表现出来。强调“以手写心”的“八怪”画家们便以花鸟画为突破口,不为古法所缚,在重视师法自然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中,抒发个性,自成家法。他们继承了明代以来日益兴起的由工而放的简易画风,尤其是石涛阔笔大意、野逸纵横的画法,进一步丰富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技法与内涵。擅画花鸟的“八怪”画家之一陈撰,正是这一画风的实践者。陈撰(1679—1758),字楞山,号玉几山人,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以书画游于江淮间,遂流寓扬州”,尤擅花鸟,与同样擅长花鸟画的“八怪”画家之一李鱓(号复堂)并称为“复堂玉几”。陈撰身世飘零,膝下仅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