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古文字研究古文字研究(34):180—184,2022读铭札记三则吴良宝一河北省易县燕下都文物保管所收藏的一件战国有铭铜戈,最早收录在赵荣等主编《熠熠青铜光耀四方——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一书(陕西旅游出版社2016年),命名为“十六年戈”(图1),年代标示为“东周(前770年—前221年)”。据说明文字,该戈“长26.7厘米”,系“捐赠”品(第195页)。该书仅公布了铜戈的全形图,没有释文。将图片放大之后,只能看到一行銘文,可辨认出“十”“𠊈坵”“司寇韩”等字。图1图2赵其国主编、韩智慧编《保定市可移动文物精品·综合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也收录了这件“十六年”铭文铜戈,编为第94号,年代标示为“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书中专门给出了铭文照片及释文,“刻铭二行共二十字,一行‘十六年,邨𠊈(令)(刑)丘□,司寇韩’,一行‘犬,左库工帀(师)成,冶□’”(第116页)。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4卷1489号收录了这件十六年戈,命名为“司寇韩戈(十六年戈)”,将《熠熠青铜光耀四方》书中的彩图转为黑白照片,并将内部铭文截图、处理。据说明文字,“内部有铭文10字以上”,释作“十六181读铭札记三则年□□□□司寇倝(韩)……”,年代则改定为“战国晚期”(第126页)。从铭文“令、司寇、工帀、冶”体现的监造制度来看,这件有铭铜戈应该是战国晚期韩桓惠王十六年时的兵器(1),唯一不确定的是铸造地名。从清晰图片(图2)(2)来看,戈铭共有2行21个字(其中“屯留”“工帀”作合文形式):十六年,屯留=𠊈坵𬛤、司寇韩东、左库工帀=成、冶朔。其中,铸造地名的“屯”字很清楚,“留”字还能看出左半边。由此可知《保定市可移动文物精品·综合卷》给出的释文多数是准确的。澳门珍秦斋收藏一件二十二年屯留令戈(《铭像》17358),内部刻有3行23字铭文(“二十”“屯留”“工帀”作合文形式):“二十=二年,屯留=𠊈坵𬛤、司寇奠含、右库工帀=㬎□、冶匋造。”整理者将此戈的铸造年代定为韩釐王二十二年(前251)(3),实为韩桓惠王二十二年(前251)的兵器。这两件戈的铭文多有相同之处,比如监造制度、铸造城邑“屯留”、县令“邢丘附”等。两相比照可知,在桓惠王十六年到二十二年的七年时间里,韩国屯留县的县令大概率都是由邢丘附这个人担任的。二三晋文字内部的差异,裘锡圭、黄盛璋、李家浩等学者曾有涉及。即以“市”字为例,裘锡圭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