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第41卷第1期合肥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efeiNormalUniversityJan.2023Vol.41No.1①详参唐宝林的《陈独秀全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26至398页;肖贵清的博士学位论文《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张永的《国际指示、工农运动与中共的转型困境———1927年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新探》(《安徽史学》2018年第6期);周利生、刘坚的《早期中共党人对“反帝”的认识(1921~1927)———兼论国共党内合作》(《党史研究与教学》2021年第3期)等。[收稿日期]2022-09-05[作者简介]彭瑞康(1995—),男,安徽亳州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陈独秀反帝思想探析(1919—1927)彭瑞康(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北京100091)[摘要]陈独秀在创建中国共产党、参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反帝的原因在于帝国主义侵略导致中国苦难;反帝的对象是一切帝国主义国家,而非英、法、美、日等个别帝国主义国家;反帝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势力;反帝的手段为通过召开国民会议,实现全民的联合大暴动。陈独秀早期反帝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包括着眼于全人类的解放、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排斥军队及军事行动等。[关键词]陈独秀;反帝思想;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国民党[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73(2023)01-0041-06帝国主义列强与封建军阀是近代中国祸乱之源,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其中,封建军阀是首当其冲的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则是军阀背后的支撑力量。陈独秀的反帝思想在五四运动中开始萌芽,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他深化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最终形成了反帝思想。学界关于这一专题的研究,大致有:研究陈独秀接受共产国际指导、开展反帝斗争的若干史实;介绍陈独秀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思想的曲折发展及其原因;讨论陈独秀在国民革命时期右倾机会主义的形成原因及后果;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认识反帝问题作总括性分析等①。以上研究对陈独秀反帝思想均有涉及,但未进行专门探析。本研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梳理陈独秀早期反帝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化对陈独秀及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研究,同时也展现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复杂性与革命的艰巨性。尤其要强调的是,研究陈独秀的反帝思想并不是将反帝与反封建割裂开来,而是在坚持二者统一性的基础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