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超声影像诊断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病变的价值福建省泉州德诚医院超声科(惠安362100)李福江【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影像诊断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患者80例,患者术后均发生程度不同的上腹疼痛和不适,均接受螺旋CT扫描检查、超声影像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准确率.结果80例患者接受超声检查,共确诊79例,检查准确率为9875%,其余1例误诊;螺旋CT检查共确诊75例,检查准确率9375%,其余3例误诊,2例漏诊.超声检查准确率略高于螺旋CT检查;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706,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检查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病变时,可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以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参考.【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超声;CT;胆囊【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G2600(2023)03G0095G03现临床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胆囊性疾病的主要方式为胆囊切除术[1],现临床诊断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则有多种方式,包含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螺旋CT、超声检查等[2],但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等方式的检查费用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患者接受度低,故未得到广泛应用[3].螺旋CT检查诊断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价值已在临床得到认可[4],近年超声技术在各疾病诊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笔者选择我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患者80例,采用螺旋CT扫描检查和超声影像检查,探讨超声影像诊断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病变的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患者80例,其中男41例,女39例;病程051~536(195±021)年;年龄26~75(5765±121)岁.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后实施,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1)首次接受胆囊手术治疗;2)因术后发生程度不同的上腹疼痛和不适而就诊;3)病历记录完整.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者;2)精神障碍者;3)肾脏、心肺疾病者;4)妊娠、哺乳者.12方法:80例均接受螺旋CT扫描检查、超声影像检查.螺旋CT(北京德安仁科技有限公司,型号:GEGprospeed型)检查:扫描周期1s,设置参数为窗宽250H,窗位50Hu,层间距2~5mm;患者检查时体位为仰卧位,扫描获得图像传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