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23第03期 ̄《党史博采》人物研究陈云综合平衡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萌芽于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渐走向成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正式形成,改革开放后,又得到了不断地深化和拓展。新时代,认真学习陈云综合平衡论,领会其内涵的核心要义,对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区域发展平衡、城乡平衡、收入平衡以及经济发展的整体平衡具有重要价值。一、陈云综合平衡论的发展历程陈云综合平衡论萌芽于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渐走向成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正式形成,改革开放后,又得到了不断地深化和拓展。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央派陈云到西北财经办事处领导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工作,此时,陈云虽未明确使用“按比例”“平衡”等经济术语,但他十分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边区的生产力落后,加之国民党对边区采取经济封锁政策,边区的贸易进口货物总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于出口货物总值。针对这一境况,陈云改变了边区贸易分散经营的格局,他指出:“现在我们要把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这两个地方的贸易统一起来,否则对自己不利”。①1944年,关中平原棉花刚上市时,陈云指挥各口岸统一上调棉花的收购价格。此举不仅激发了民间商贾向边区出售棉花的热情,而且还调动了国民党军队将棉花销往边区的积极性。国民党军官带领士兵连夜背着棉花进入边区售卖,经济封锁政策不攻自破。除了贸易入超以外,边区经济另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是金融问题。皖南事变后,陕甘宁地区开始独立发行边币,陈云在处理边币和法币的关系时说:“经济斗争,我们同法币的斗争,要以经济为主,政治为辅。”②在仔细分析两种货币的比价关系及商品价值规律后,陈云建议:“边区金融只能稳定在比价上。”③之后几年,国民党统治区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由于边区金融稳定在比价上而不是物价上,边区没有在贸易上吃亏,国民党也没能利用通货膨胀套购边区物资。陈云还建议,在法币贬值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高外销商品的价格,出口黄金,买进法币,少进一些商品;在法币升值的时候,将法币抛出,买入物资和黄金。在陈云的带领下,边区政府从中赚取了大量差价,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工作的奇迹。除此之外,在对边区货币发行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深入细致的总结后,陈云认为,货币发行量要与流通的实物相平衡,“不要冲破饱和点”。④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宏微兼并的思想走向成熟。新中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