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杜素音(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和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强,我国相继出台了加强职业教育的相关法规,各地重视职业教育,而“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希望本研究提出的建议和方法能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帮助,也让一线教师通过聚焦这些问题和方法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另外,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究分析,希望可以为此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中心,改进教学管理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加强职业教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经济面临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这种战略布局使我国对高技术技能劳动力需求增加。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随着技术升级、环保升级、税务升级等的推进,围绕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任务[1]。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很难深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更新,也无法对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进行考量[2],因而企业的参与度不高。1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1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理念落后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数字化理念落后,体现在专业设置延续以前的思路与内容,或只是在现有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开设新课程来应对产业变化,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变化体现不够。新专业的申报涉及申报、论证和批复,学校层面需要调整院系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后续还面临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对现有专业格局进行改动,于学校、于教师都意味着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变化,寄希望于高校自发调整,见效会比较慢。1.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还不能适应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方面还不能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新课程的开设需要修改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会影响目前所有教师的教学安排。教师讲授新课程需要具备相应的新知识,要不断了解行业前沿和新技术[3],否则就是简单的课程名称更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