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2023年7月Jul.2023No.4Vol.3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第4期第34卷超越“自我”的“晚年样式”一大江健三郎《晚年样式集》论霍士富摘要:大江健三郎《晚年样式集》是以2011年东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为背景完成的、旨在超越自我既有的“娴熟技法”,获得新的创作风格的晚年作品。本文经对小说文本分析发现:该小说通过多重叙事者“我”的导入,突破了贯彻大江文学始终的“二人组”叙事模式;多元文体内部的“异论”对峙与对话的并用,像相互对挂的镜子映出了广阔而多元的现实世界;借用“巨树”的隐喻与音乐变奏,实现了绝望与希望的转换。最终以薪新的叙事结构和全面开放的叙事文本开辟了日本“私小说”的新样式。关键词:晚年样式集;“我”的多重叙事;核电站爆炸;大江健三郎中图分类号:131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962(2023)04-0139-10引言伟大的艺术家和作家在其晚年创作中往往表现出惊人的胆识和活力,使其“晚年作品”充满创造的张力,获得奇迹般的变容,进而抵达在其过去创作中从未实现的新高度,这样的创作作风我们称之为“晚年样式”(OnLateStyle)。在世界文学史上,莎士比亚的晚年剧作《暴风雨》和《冬天的故事》给其创作生涯戴上了“有终之美”的光环;而易卜生的晚年作品《当我们死而复生时》却使其光辉的创作生涯伤痕累累。然而,“第二种晚年样式才能真正引起我们的兴趣。因为它是有意图的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鲁迅文学对日本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22WWB00387)。作者简介:霍士富,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大江健三郎、安部公房、村上春树以及鲁迅与大江健三郎文学比较研究等。1402023年第4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非生产性的生产行为,故意与娴熟的境界背道而驰”(廿个一下,2007:291)。那么,大江健三郎的《晚年样式集》(2013)又属于哪种类型呢?他说:“也许是最后的小说,我不会作为技法娴熟的老作家,而是迫于福岛和核电站爆炸事故的毁灭性灾难(catastrophe)所驱使,把内心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大江健三郎,2013)。可见,大江健三郎在《晚年样式集》中“故意与娴熟的境界”相悖,亲自实践“非生产性的生产行为”,实现超越“自我”的“晚年样式”。该小说以2011年3月11日发生于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以下简称“3·11事件”)为背景,通过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