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儒子之乡政朝鲜儒子之乡政———以顺庵安鼎福为中心〔韩〕咸泳大摘要自15世纪后半叶起,朝鲜内部向中央政府强调“乡”的独立性的呼声越来越高,士族希望摆脱官权的过度控制和干涉,努力重新确立乡村社会地位。18世纪学者顺庵安鼎福制作和推行乡规乡约,《庆安面二里洞约》详尽规定了成员组成,规定了何谓善行与过失,以及召开会议的时间、礼仪。与之前朝鲜士人所制定的乡约相比,其特点在于,不再单方面地强制要求常民层“恭逊”,而更为强调由两班在乡里做表率,引导常民层民众。顺庵上任木川县监途中所做的“日省”中,把敦教化、正名分作为乡政之本,他认为,这是古人推行乡约的真正意图。他特别强调,洞政与守令主管的官政层次不同,应该实行居民自治。顺庵主张,实行洞约、洞政,以顺应民心为本。关键词顺庵乡约乡政民心教化一朝鲜儒者的乡村经营朝鲜王朝,大体上,以郡县为单位,都有由士族层主导的自治规约———乡约。乡约原本是中国宋朝时,由士族层开发的自治规约,但朝951〔韩〕咸泳大,韩国庆尚大学汉文学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学史、孟学史。∗∗国际儒学论丛(第11辑)鲜王朝的士族层把它拿来在朝廷中进行讨论,并决定以各郡县为单位推行。尤其是16世纪以后,随着所谓“士林政治”的推广,由士族层主导的地区,在守令们的鼓励下,乡约渐次在全国推行。朝鲜乡约的特点是,乡约由乡所主导,以全体居民为对象实行,即以各郡县为单位,乡约适用于全体居民。①自15世纪后半叶起,朝鲜内部向中央政府强调“乡”的独立性的呼声越来越高,士族们希望摆脱官权的过度控制和干涉,重新确立乡村社会地位的努力开始加速。这一努力只能在不与官权冲突,并且能够相互促进的方向上进行。此时的乡约对于乡村来说,是士族们上对希望施加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下对自下而上不断发生的对身份地位秩序产生威胁的“民”,为了制造“权威”,维持影响力而构思出的方案。②只是关于乡约的推行方式和性质,士林势力内部分为两大流派,他们对乡约的起源和内容做出不同定位。一派主张从国家层面,设立公共机构,全国“一盘棋”进行推广;另一派主张制定以一乡为单位的士族自治规约,个别推行。前者是希望把乡约与“五家统”“面里制”结合起来,把乡约变为公共统治机关,把士族直接地、积极地纳入国家权力体系,把乡村统治统一成守令———乡约一元化统治体系,以此加强乡村内部一元化、直接的统治体系。相反,后者是要以乡约为媒介,强化士族间共同体的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