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卷增刊1Vol.69Supp.12023年6月Jun.,2023地质论评GEOLOGICALREVIEW9一柴达木盆地马仙地区古近系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樊妍二1),鞠俊成2),向才富1),韩宏伟2),刘嘉1),杨明慧1)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注:本文为柴达木盆地马仙构造带古近系沉积特征及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资助项目的成果。收稿日期:2023-04-10;改回日期:2023-04-30;责任编辑:方向。DOI:10.16509/j.georeview.2023.s1.004作者简介:樊妍,女,1994年生,硕士,主要从事油区构造解析和构造物理学研究;Email:2929855633@qq.com。通讯作者:向才富,男,1975年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地质流体及其成矿与成藏作用研究;Email:xcf@cup.edu.cn。关键词:层序地层;沉积体系;构造—沉积耦合;古近系;马仙地区马仙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二级构造单元马海大红沟凸起的北部,主要包括马北构造和南八仙构造,东临绿梁山,北面以马仙断裂与赛昆断陷相邻,西面以陵间断裂与一里坪坳陷相邻(图1)(陈吉等,2011)。研究区自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古近纪(路乐河—下油砂山期)拉张断陷、新近纪(上油砂山期)挤压坳陷和上新世之后的走滑压陷演化阶段。研究区古近系发育路乐河组(E1+2)、下干柴沟组下段(E31),下干柴沟组上段(E32)3套地层,其中路乐河组为大套砂岩夹泥岩,下干柴沟组下段和下干柴沟组上段普遍具有砂泥互层特征(图2)。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马仙地区可能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但骨架砂体的空间展布及其主控因素不明。长期研究表明路乐河组和下干柴沟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但对辫状河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特别是主河道和分支河道、辫状河中间的纵向砂坝和两岸外侧的泛滥平原的空间展布尚不清楚。笔者从沉积时期的构造格局及构造—沉积的时空响应关系、马仙地区不同凹陷湖泊范围及其变化规律、物源体系和沉积物供给及其时空变化3个方面展开研究,预测辫状河沉积体系中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为骨架砂体和有效储层的预测和勘探提供参考。1层序发育特征利用地震、测井、岩心资料,在柴达木盆地马仙地区古近系识别出2个一级层序界面(SBR(TR)、SB3(T3))、1个二级层序界面(SB5(T5))和1个三级层序界面(SB4(T4))(图2),厘定了每个层序界面的构造属性。SBR(TR)界面为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的分界面,也即燕山运动主幕反射界面,对应于西部印藏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