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总结成效做法1月1日至8月9日,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3,同比下降3.74%,改善率位居全省第一蓝天白云已经成为“泉城”的“常客”。这背后,见证着这座城市在大气治理方面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市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格企业总量控制,加快治理项目进度,继续实施全域控尘,妥善应对污染天气,扎实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从今年1月1日至8月9日,该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3,同比下降3.74%,改善率位居全省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巩固大气治理成果市在常态化推进工业企业总量控制的基础上,盯紧突出环境问题,补齐短板弱项,坚决守住底线,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针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市生态环境局坚持全域控尘,完成2689个国、省、县(市、区)公路平交道口硬化,534条重点道路全部实现冲洗湿扫。470家建筑工地,全面落实“7个100%”和“2个全覆盖”标准。同时,定期冲洗在建楼体密目网,每周开展“全民洗城”活动,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2臭氧指数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市生态环境局盯紧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两大臭氧前体物,完成VOCs治理项目388个,“绿岛”项目4个,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脱硝治理项目5个。我们坚持白天减挥发性有机物、夜晚控二氧化氮(NO2),出台臭氧污染应急管控方案,科学实行一、二级应急管控措施,严格执行相关管控要求。按照道路保持湿润标准,将加密主城区重点区域道路湿扫洒水频次,严格落实臭氧一级方案,做好用车大户夜间错时运输、涉VOCs企业的白转黑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臭氧前体物生成,确保NO2和VOCs比例达到合理区间。统筹协调,推进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一来推动园区产业链延伸、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来有利于降低企业碳排放税支出,实现了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指导,并请来专家团队现场帮扶,推动该公司的二氧化碳捕集示范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市生态环境局强化帮扶指导,抽调业务骨干,分行业成立5个技术帮扶组,深入企业调研,摸清企业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聘请行业专家,对水泥、垃圾发电行业SCR脱硝治理进行3业务培训,指导企业提高治理水平。在省创A标准出台后,市生态环境局明确了2023年创A企业名单,并指导企业对标自查,编制完成“一企一策”实施方案,梳理出6个方面38项治理提升措施。针对企业创A存在的清洁运输问题,该局建立台账,协调发改、工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