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晋商传奇山西票号是我国最早产生的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民间金融组织,在晋商称雄商界五百年的历程中,票号是其鼎盛时期的标志,上图为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来源/纪录片《晋商》截图1629年,后金大汗皇太极率军号称10余万,分兵三路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明军应对不力,后金军连战连捷,相继攻陷遵化等城,京师震动。这一战役史称“己巳之变”,是后金和明朝战争的重大转折点之一,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后金军后方,有数名八旗商人跟着从沈阳出发,紧随大军到明朝宣化府下辖的张家口做买卖,用银两、貂皮和人参换回中原出产的绸缎。当时,兵祸连连,老百姓都唯恐逃之不及,敢于趁兵荒马乱赚钱的绝非等闲之辈,这些趁机跟入塞的八旗人做买卖的生意人,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商人集团——晋商。晋商的发端——贩卖盐铁晋商,也就是山西商人登上历史舞台的年代非常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商人就闻名诸侯。与现代很多跨国公司的原始积累过程相似,晋商最早也是靠贩卖自然资源起家的。尤其是盐与铁,不但富足了晋地,更成就了晋商。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猗顿。猗顿其实是鲁国的一介书生,他出身贫苦,年轻时饥寒交迫,穷困潦倒。不过,他立志要富甲一方。听说越王勾践的谋主范蠡在助前者灭吴后,弃官在山东定陶经商,并成为天下巨富,自称陶朱公。猗顿便前去请教。范蠡教猗顿从养牛养羊开始,日久可以致富。猗顿便迁到晋国,在今山西临猗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通过畜牧业积累一定财产之后,猗顿将目光投向了三晋大地的特产——池盐。事实上,三晋大地盛产天然池盐(尤其是解州盐池),素有“盐铁之饶”的美称,猗顿将赚来的钱统统投向盐业生产和营销,并成为当时最早的大盐商。史书记载,十年之后,猗顿“富甲天下”,其家产“西抵桑泉,东跨盐池,南条北嵋,皆其所有”。“猗顿”成为财富的象征,位列春秋战国巨富之首,也被尊为晋商之祖。此后,在历朝历代,以盐铁立足的晋商都延续着自己的辉煌。《国语·晋语》曾记载“夫绛之富商”“金玉其车,文错其服”。在汉代,代州(今山西代县)、泽州(今山西晋城)、潞安(今山西长治)等地,先后成为全国商人频繁活动与商品物资的集散地。史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隋唐易代时期,吕梁文水县的一位小商人武士彟(yuē),趁着隋炀帝大兴土木之机,倒腾木材发了家,并与当时河东抚慰司李渊交好。后来,李渊创建了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