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期(第25卷总第127期)No.12023(Vol.25SumNo.127)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tPoliticalDiscourse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Basedonreportsofthe12thto20thCPCNationalCongressYuHongwei,LiZhiyong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研究——基于党的十二大至二十大报告●于宏伟,李智勇(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00)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形成(党的十二大至十四大)、逐步发展(党的十五大至十七大)和全面成熟(党的十八大至二十大)。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历史逻辑,直面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逻辑,前行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引的理论逻辑,锻造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的实践逻辑,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逻辑自洽。党的十二大至二十大的历次政治报告,广泛运用历史经典话语赓续民族文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承政治理念,平易通俗话语践行群众路线,艺术修辞话语营造情感语境,宣传口号话语点明核心要义,有效地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路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中国共产党;政治报告;新时代DOI:10.16853/j.issn.1009-4458.2023.01.009中图分类号:D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58(2023)01-0048-0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的产物,始终与人民同心、民族同向、国家同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延展与实践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作出的科学论断,涵盖指导思想、施政纲领、政党建设、战略部署、发展成就、实践经验等诸多方面,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与智慧。党的十二大至二十大政治报告作为最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文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建构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党的十二大以来历次政治报告为研究对象,在扼要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建构历程的基础上,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逻辑与建构路径,进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话语体系提供借鉴。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历程“‘中国特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核心范畴,在特定历史语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