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崔建军,男,陕西乾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赵丹玉,女,陕西周至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中的功效比较与协同研究”(18AZD009),主持人:崔建军。《经济问题探索》2023年第3期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吗?*———基于门槛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崔建军,赵丹玉(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710061)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评价体系,使用熵权法进行测度,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是否存在促进作用,运用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和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非线性作用。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门槛效应,且正向影响随门槛值的提高逐渐增加;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间存在显著门槛效应,随着传统金融不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呈现出“倒U型”关系。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城乡融合;传统金融;门槛效应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912(2023)03-0079-18一、引言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步。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因素众多,其中,区位不可变,资源禀赋、制度、文化、历史等因素的演变较漫长,只有生产要素流动相对容易改变。当前,我国农村发展水平整体仍滞后于城市,城乡发展不平衡、不融合,资金等生产要素城乡间配置失衡是根本问题,亟待解决。资金要素能够发挥先导作用带动其它生产要素流动,因此,强化金融普惠化服务,促进资金要素融通,带动各项生产要素城乡间自由、合理地流动,是缩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广泛应用,以其为载体的数字普惠金融也得到快速发展。自2016年G20峰会上通过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首次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概念至今,中国多项重要文件明确要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