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水”作为一种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物质,在善于观察大自然并加以反思的中国古代艺术中有着众多形式的表现,其流动、变化、交融,以及富有生命力的属性被赋予了深远的艺术内涵,而“水”的意象与审美也在中国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水”作为表达的媒介,是墨水与颜料的形态,是建构中国画意境与审美的基础,而这种精神与审美并非只能够表现在画作中,在设计与工艺美术中同样有广泛的应用。现代首饰设计行业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开发出了能够用作工艺和设计的新材料,如塑料、玻璃等,而中国传统审美中“水”的意象也有了新的表现材料与媒介。笔者研究了古代与现代中国画以及首饰艺术中对“水”这一元素的表现,以此来探索元素提取、颜色组合和形态造型等设计语言与艺术风格,再以环氧树脂和塑料等新材料表现中国画中“水”的意象,对传统文化与审美的传承和创新进行设计实践,探索材料和工艺上的实验性应用。一、水墨画的流态审美与表达形式“水”在传统中国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材料使用、材质表现,还是在描绘题材。墨水是由烟灰、胶质与水制作,其形态本就是流动的液体,在吸水性好的熟宣纸上,墨与水的交融和渲染,通过纸张作为媒介来表现其流态变化的视觉特质和意蕴。“水”的变化与流动,自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表达空间,其艺术语言通过笔触寄托内心情感,表现千变万化的意境,这是“水”这一流动的材质作为艺术媒介的优势。“水”作为一种题材与绘画元素也具有重要地位,无论是花鸟画中的水生动植物,或是山水画中的水景,均是“水”作为题材与对象的表现。“水”的形态表现,早在宋代就有系统性的表现,马远的十二段《水图》就描绘了多个自然环境中的“水”,其中包括沧海、海浪、湖景、江河等水景,对“水”的专题创作表明其深远的艺术地位。在现代中国画中,水与墨的技法与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无论在“形”或是“意”的表现,还是对“写意”的运用,均有了更丰富的表达。比如中国现代画家傅抱石对“水”的运用就不单单停留在题材的描绘,而是在笔墨与材料的运用上也结合了对“水”的理解。在他的《二老观瀑图》《抚琴观瀑图》中,大笔触的深浅墨色肆意挥洒,大量的浅墨色营造出了瀑布图水雾弥漫的环境,而在墨色中大量加水的技法也表现了水与墨色的交融,除了绘画题材,在笔墨表现上也刻画了“水”的审美意蕴。在表现题材方面,花鸟画中与“水”有关的题材也迎来了进展,例如齐白石的《虾》,通过表现水生动物的灵动与飘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