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e&Accounting财务与会计·2023026中注协负责人就修订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胜任能力指南》答记者问2022年12月26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修订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胜任能力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22年>),拓展并明确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梯队的范围,优化了行业人才胜任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以指导未来一段时间行业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工作,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人才胜任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近日,中注协相关负责人就《指南》(2022年)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指南》(2022年)修订的背景是什么?答:2007年,中注协学习借鉴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发布的《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1-6》(2003年),并结合当时我国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07年>)。《指南》(2007年)提出了首个适用于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胜任能力总框架,明确了注册会计师需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实务经历要求,为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指导和理论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行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指南》(2007年)已不能完全满足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性、前瞻性、可行性指导的需求。比如说,在指南的系统性建设上,财政部已于2022年6月22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22]21号,以下简称《人才指导意见》),提出了用“全生命周期”理论指导加强行业人才工作。但《指南》(2007年)仅对取得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提出了胜任能力框架,未针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人员提出针对性的指导,且缺乏对胜任能力的评估考核和监督;仅针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的审计鉴证业务建立能力框架,未针对特定环境、特定行业或特定业务对胜任能力的特别要求提出能力建设目标。因此,指南的修订工作需要从行业人才成长“全生命周期”的全局角度出发,对行业人才成长各阶段应具备的能力提出全面系统的规划。又比如说,在指南的前瞻性建设上,《指南》(2007年)已发布实施15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云计算、数字化、“双碳”经济等新技术、新领域,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模式转变和增加了经济复杂性,对行业人才能力建设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同时,现行的会计审计相关的知识理论体系和方法论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指南》(2007年)设计的能力框架和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