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渠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比选张同凯(新疆伊犁河水利水电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本文以新疆某长距离输水明渠为例,对明渠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展开探讨,从施工工艺、投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以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关键词]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明渠工程[中图分类号]TV6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0624(2023)03—0017—021工程概况新疆某干渠工程主要由明渠、隧洞、水闸、矩形槽、渡槽及交叉建筑物等组成,总长128km,设计流量60~20m3/s,工程为Ⅰ等大(1)型工程。明渠工程某段布置于山坡斜坡上,纵坡1/10000,梯形断面,渠深4.7m,该段渠道建基面表层粉土多来源北部丘陵区的黄土,属次生黄土,具有湿陷性,累计总长度约27km。渠道南侧北山坡坡下有高速、国道、农田、居民区及工厂等重要保护对象,因此,处于湿陷性土层内的北山坡渠段基础均需进行处理。2地质条件渠道沿线多沟梁相间的“W”型地形,多分布冲洪积含土碎石层及粉土,坡面为低液限粉土、粉土质砂,厚度由坡顶向沟底逐渐变厚,夹碎石层,具有明显水流搬运痕迹。分布于沟底的粉土层厚10.0~20.0m,两岸斜坡粉土层厚5.0~10.0m。轻微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系数为0.015~0.030,多位于地表以下5.0~7.0m,局部达11.0m;中等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系数为0.030~0.070,多位于地表以下2.0~3.0m,少部分为地表以下4.0~5.0m,局部达9.5m。经分析,北山坡区的表层粉土多来源于北部丘陵区的黄土,地表向深部延伸的湿陷系数呈逐渐变小的趋势,由强湿陷性土逐渐变为中等湿陷、轻微湿陷、非湿陷土层。工程区湿陷性土岩性为低液限粉土、含砂低液限粉土,少部分为粉土质砂,3种岩性中均含有部分粘粒,含量为0.1%~4.8%,但塑性指数为7.2~13.9,不均匀系数为1.3~6.9,曲率系数为0.6~2.4,表层3.0~5.0m范围内湿陷系数为0.0164~0.1454。北山坡段粉土天然含水率分布很不均匀,且随季节变化,天然含水率最大值为25.1%,最小值为0.7%,平均值为5.8%,大部分天然含水率为1.3%~13.0%,约占总量的92.0%。3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案比选3.1土基翻填或置换翻填是将存在湿陷性的黄土挖掉,但挖除的土仍具备作为填筑料使用的条件,其在制备场地进行晾晒或洒水制备后,再分层回填至基坑作为垫层。施工中应加强控制土体含水率,宜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0%~3.0%以内,经现场压实度碾压试验,该种湿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