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卷第1期2023年2月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JournalofCha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41No.1Feb.2023doi:10.3969/j.issn.1673-0887.2023.01.015收稿日期:2022-08-04作者简介:陈思(1988—),女,福建南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画与数字媒体技术。基金项目: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T191319);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校级科研项目(KYZ202201)民族文化语境下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承继与嬗变———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陈思(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101)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美学的根基,也是中国动画电影长盛不衰的推动力。《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彰显了中国动画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其成功“出圈”与民族美学的传承与创新密不可分。影片借由挖掘民间神话资源、提炼传统艺术符号及诠释道家美学思想以实现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传承;通过重构民间叙事母题、创新数字动画技术及颠覆电影语言艺术以达成动画电影的美学创新。文章基于民族文化语境探析了该片的成功破局之道,以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体系构建提供参考与启示。关键词:民族文化;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图分类号:J9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0887(2023)01-0086-06《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魔童》)作为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中非常受欢迎的作品,一举刷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标杆之作,并获得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入围第9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作为一部现象级影片,《魔童》不仅赢得了“国漫之光”“中国动画学派复兴”等赞誉,也引发了学术界关于国产动画之民族化传承的思考。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融的视野下,如何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同时秉承民族传统文化、反映民族精神内核、构建民族美学范式,是国产动画需要探索与反思的时代课题。影片《魔童》的成功突围让观众看到了国产动画电影崛起的希望,同时也给我国动画电影的民族美学承继与嬗变之路提供了参考,指明了方向。一、传承与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耕挖掘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掀起了对传统文化进行二度创作的热潮,陆续涌现了一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背景、具有独特民族美学风格的动画电影。其中《魔童》当属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典范之作,它在叙事层面吸收民间神话资源,在视觉层面汲取传统艺术元素,在思想层面阐释道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