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B-T 4200-1997 高温作业分级.pdf
下载文档

ID:2699617

大小:134.30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GB-T 4200-1997 高温作业分级 GB 4200 1997 高温 作业 分级
G B I T 4 2 0 0 一 1 9 9 7前言 高温作业分级 标准是我国特有的劳动安全卫生分级管理标准,适用于评价与划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及其等级 本 标准在重新修订时采用了国际 通用的WB U T指数方法代替了我国G B 4 2 0 0-8 4 标准中曾使用温差评价热环境的方法。同时新修订标准增加了定向辐射热的修正系数。本标准从 1 9 9 7 年 1 0 月 1日起实施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 起.同时代替G B 4 2 0 0-8 4,本标准的附录 A,B,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 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木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海潮、魏一大、符红、甘永祥、戴自 祝、李天麟,中华 人民共 和 国国家标 准G B/T 4 2 0 0一1 9 9 7高 温 作 业 分 级代替(;以住 2 即 一 8 1C l a s s i f i e d s t a n d a r d o f w o r k i n g i n t h e h o t e n v i r o n me n t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大小的分级。本标准适用于对高温作业实施劳动安全卫生分级管理。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生 产 性 热 源 p r o d u c t iv e h o t s o u r c e 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2.2 工作地点 w o r k-p l a c e 作业人员 进行生产操作或为了观察生产情况需要经常或定期停留的地点。若因生产劳动.r 要,作业人员在车间内不同地点进行操作,则整个车间可称为工作地点。2.3 WB(;T指数WB G T-i n d e x WB G 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个经验指数它采玛了自 然湿球温度(t-),黑球温度(t$)和干球温度(t)三种参数,并由下列公式计算而获得 室内作业:WB G T二。.7 t,一。.3 t o ,“二 l )室外作业:WB G T=0.7 t,,十 0.2 t o+0.1 t ,(2)2.4 高温作业t h e w o r k i n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w i t h h i g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L作地点平均WB G T指数等于或大于2 5 C 的作业2.5 接触高温作业时间 t h e w o r k in g t i m e e x p o s e d i n t h e e n v ir o n m e n t w i t h h i g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8 h)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m i n).2.6 定1 A7 辐射热r a d i a t h e a t o f f i x e d d i r e c t i o n 生产性热源向工作地点的某一方向辐射的热量3 高温作业分级按照工作地点WB G T指数和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四级,级别越高友示热弥度越大,见表1,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9 7 一 0 3 一,4批准1 9 9 7-1 0 一 01实施G B/T 4 2 0 0 一1 9 9 7表 1 高温作业分级接触高温作业时间 m i n W B G T指数,C2 5 一2 6 2 72 8 2 9 -3 0 3 1 一3 2 3 3.3 4 3 3 -3 6 3 7 -3 8 3 9-4 0 4 1.一4 2?,4 3蕊1 2 0I I I I 1 II 1mq1 2 1-2 4 0I I II 1 1 II 0w扮 一一-一一一一 一 2 4 1 一3 6 0 j I I.11氏那F%,361 一11.;下万 万-丁-丁-下 一 一 万-一正In,1 6一-一4 定向辐射热的修正系数凡工作地点定向辐射热强度平均值等于或大于 2 k W/m 的高温作业,应在本标准第3 章的基础 r相应提高一个等级,但最高不超过n,级。G B/T 4 2 0 0 一 1 9 9 7 附录A (标准的附录)WB G T指数测量与计算方法A 1 测量时间 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最热季节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季节性或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季节内最热月测量值为分级依据。从事室外作业的工种,应以夏季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的测量值为分级依据。在生产正常和工作地点热源稳定时,同一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应测量三次,即工作后:9:0 0 -1 0:0 0;1 3:0 0 -1 4:0 0:和1 6:0 0 -1 7:0 0,连测三天,取平均值 如遇特殊生产上艺,工作地点热源不稳定时,可依据生产进程或具体情况,随时测量,同一测点连测三次,取平均值A 2 测量地点及位置 选择作业人员经常操作、停留或临时休息处。一般测量高度立位作业为 1.5 m高;坐位作业为1.1 m 高。如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应测躁部、腹和头部。立位时测量点离地高度分别为。,卜1.1 和1.7 in 处;坐位时测量点离地高度分别。.1;0.6 和 1.1 r n,A 3 WB G T 指数的平均值计算公式t t,。、,WB GT,+(2 X WB G Tab)+WB GT,VV n r1 一.,.,币.寸 l i I)4A 4 测量仪器与方法A 4.1 测量仪器采用 WB G T测量仪,或采用干球温度计、自然湿球温度计,黑球温度计 在同地点分别测量计算。A 4.2 自 然湿球温度计的感温部分应为圆柱体,外径为6 m m-r l m m,长度为3 0 m m 4 5 m m,N N 量范围为5-4 0 C;精度为+Q.S C oA 4.3 黑球温度计的黑球直径为1 S O m m,为无光泽黑球,平均辐射系数为。.%,铜球壁越薄越好 测量范围为2 0-1 2 0 C,精度为士1 C oA 4.4 干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1 0-6 0 C;精度为士。.5 C,测量时应注意防止辐射热的影响A 4.5 干球、湿球和黑球温度测量时应采用三角支架将三个温度计悬挂起来,以便使环境空气不受限制流经球体感温部。A 4.6 在测量湿球温度时,要在湿球温度计的感温部分裹上一层湿纱布条,纱布条要覆盖湿球温度计的整个感温球体。测量时由其自然蒸发(不能人为强迫通风)每 3 0 m i n读记测量数值 应注意保持纱布条清洁、湿润,再次使用前要清洗干净A 4.7 黑球温度计达到稳定状态时.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黑球温度一般每隔 2 5 m i n 读记测量数浪A 5 时间加权 W B G T指数计算公式 在生产环境热强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场所,或者因生产需要作业人员在车间内不同l 一 作地点操作.0接触热强度大小不一致时,应采用时间加权平均公式计算WB G T指数W BGT(WB G T;)t+一(WB G T,)t:十。+(WB GT)t式中:WB G T,-第 1 个工作地点实测 W B G Tt+t=+,;十 一 tG B/T 4 2 0 0 一 1 9 9 7 WB G T,一 第 2个工作地点实测 WB G T,C;WB G T,一 第,个工作地点实测WB G T,C;t.,t ,t,-一 作业人员在第 1.2.,:个工作地点实际停留的时问,m m 附录B (标准的附录)接触高温作业时间测量与计算B l 接触高温作业时间是指因生产需要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fl(8 h),实际在热环境中操作、停留、辣休的累计时1句(m i n).B 2 测算方法是同一工种或生产岗位随机选择受测作业人员2 -3 名 在正常生产状况一!;,跟班记录-个上作日 作业人员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连续记录三夭,取平均值B 3 如遇作业人员在 一 个工作日内需在不同岗位工作时,要分别测算在各岗位的实际接触高温作业时间,同时测量其岗位 L_ 作地点WB G T指数,以便按附录A中A 5 计算时间加权平均 WB G T指数 附录c (标准的附录)定向辐射热的测量与计算方法c l 定向辐射热的测算时问、地点及位置请参照本标准附录 A中A 1,A 2 和A 5 等规定的方法原则c 2 测童仪器采用定向辐射热计对准被测方向测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