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BT 16450-2004 常规分析用吸烟机定义和标准条件.pdf
下载文档

ID:2698828

大小:490.21KB

页数:2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GBT 16450-2004 常规分析用吸烟机定义和标准条件 16450 2004 常规 分析 吸烟 定义 标准 条件
I C S 6 5.1 6 0X 8 5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T 1 6 4 5 0-2 0 0 4代替 G B/T 1 6 4 5 0-1 9 9 6常 规 分 析 用 吸 烟 机 定 义 和 标 准 条 件R o u t i n e a n a l y t i c a l c i g a r e t t e-s m o k i n g ma c h i n e-De f i n i t i o n s a n d s t a n d a r d c o n d i t i o n s(I S O 3 3 0 8:2 0 0 0,MOD)2 0 0 4-1 2-1 4 发布2 0 0 5-0 3-0 1 实施中华 人民 共和国 国 家质量 监督 检验检 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GB/T 1 6 4 5 0-2 0 0 4目次前言 -,11 范围.I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标准条件 。,甲 甲,.,.,甲,甲 35 常 规分 析 用 吸 烟 机的 技 术要 求 “二 二 二 二 二5附录 A(规范性附录)常规分析用吸烟机上烟支周围的环境气流:控制和监测 ,1 0附录 B(资料性附录)活塞式吸烟机抽排机制的说明 ,1 5附录 C(资料性附录)单口抽吸流量图的图解说明 一1 7附录 D(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 I S O 3 3 0 8;2 0 0 0的对照 ,.1 8GB/T 1 6 4 5 0-2 0 0 4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 I S O 3 3 0 8:2 0 0 0(常规分析用吸烟机定义和标准条件(英文版)。本标准根据 I S O 3 3 0 8:2 0 0 0 重新起草。考虑到我国国情,与I S O 3 3 0 8:2 0 0 0 相比,本标准存在少量技术性差异,这些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 D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便于使用,与I S O 3 3 0 8:2 0 0 0 相比,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删除 I S O 3 3 0 8:2 0 0 0的目录;删除 I S O 3 3 0 8:2 0 0 0的前言;删除 I S O 3 3 0 8:2 0 0 0的引言;删除I S O 3 3 0 8:2 0 0 0 的 参考文 献;增加了附录 D“本标准与 I S O 3 3 0 8:2 0 0 0的对照”。本标准代替 G B/T 1 6 4 5 0-1 9 9 6(常规分析用吸烟机定义和标准条件。本标准与 G B/T 1 6 4 5 0-1 9 9 6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定义“环境条件”为“测试大气”(1 9 9 6年版的3.1;本版的3.1);修改了定义“压降”,并增加了定义“吸阻”(1 9 9 6 年版的3.5;本版的3.5和3.6);增加了定义“环境气流”(本版的3.2 4);修改了“抽吸持续时间”、“抽吸容量”、“抽吸频率”、“抽吸流量图”、“卷烟夹持器”和“卷烟位置”的标准条件(1 9 9 6 年版的4.2,4.3,4.4,4.5,4.8,4.9;本版的4.2,4.3,4.4,4.5,4.8,4.9);修改了 对粘合剂和棉线的要求(1 9 9 6 年版的5.3.6,5.3.7;本版的5.4.7,5.4.8);取消了b型吸烟机机型的分类(1 9 9 6年版的A3.2;本版的 A.2.2);修改了“对气流速度测定仪的要求”(1 9 9 6年版的第 A 5 章;本版的第 A.4 章);删除了“辅助方法的应用”(1 9 9 6 年版的第 A 8章);删除了附录“国际标准的译文”(1 9 9 6 年版的附录B),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附录 C、附录 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 C 1 4 4)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全国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栋、王芳、范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 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 B/T 1 6 4 5 0-1 9 9 6,GB/T 1 6 4 5 0-2 0 0 4常 规 分 析 用 吸 烟 机 定 义 和 标 准 条 件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规分析用机械吸烟的标准条件、吸烟参数及符合标准条件的常规分析用吸烟机的技术要求,同时规定了常规分析用吸烟机上环绕卷烟的环境气流速度、吸烟罩的设计、气流速度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点。本标准适用于卷烟常规分析用吸烟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t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 B/T 1 6 4 4 7 烟草及烟草制品调节和测试的大气环境(G B/T 1 6 4 4 7-2 0 0 4,I S O 3 4 0 2:1 9 9 9,I DT)G B/T 1 9 6 0 9 卷烟用常规分析用吸烟机测定总粒相物和焦油(GB/T 1 9 6 0 9-2 0 0 4,I S O 4 3 8 7;2 0 0 0,MOD)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测试大气 t e s t a t m o s p h e re 样品或试料在测试过程中所接触的大气环境。它可使用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在规定范围内的数值进行表征。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 度和压 为 .3.2 烟蒂长度 b u t t l e n g t h 抽吸终止时遗留下来的未燃烟支长度3.3 限制性抽吸re s t r ic t e d s mo k i n g 连续抽吸间隔期之间,卷烟的烟蒂末端与大气不相通的状态。3.4 自由式抽吸f r e e s m o k i n g 连续抽吸间隔期之间,卷烟的烟蒂末端完全暴露于大气的状态。3.5 压降 p re s s u r e d r 叩 完全被密封于测量装置中,以确保无空气泄漏的测试样品两端之间的静态压力差;或 一一 被一稳定气流通过,在标准条件下输出端的流量为 1 7.5 ml-/s 的气路两端的静态压力差。3 6吸阻d r a w res i s t a n c e将卷烟密封于测量装置中,插人深度为9mm,在测试条件下(见 G B/T 1 6 4 4 7),维持卷烟烟蒂端流 1G B/T 1 6 4 5 0-2 0 0 4量为 1 7.5 mL/s而对烟蒂端施加的负压。注1:所有通风区域和烟支应攀礴于大气中 注2:测f值用帕斯卡(P a)表示.过去常用奄米水柱(mm WG)表示,以毫米水柱表示的结果可以采用 1 m mWG=9.8 0 6 7 P a 的系数进行换算。注3:有时吸阻也可以在消费者或评吸组抽吸卷烟时主观的判断给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符合正式定义的侧试 条件,吸阻并不是客观测t出的.3.7 抽吸持续时间 p u f f d u r a t i o n 抽吸孔道与抽吸机构相连通的时间段。3.8 抽吸容f p u f f v o l u m e 逸离卷烟烟蒂末端并通过烟气捕集器的气体体积。3.9 抽吸口数 p u f f n u m b e r 将卷烟抽吸到规定的烟蒂长度需要的口数。3.1 0 抽吸频率 p u f f f r e q u e n c y 在给定时间内的抽吸口数。3.1 1 抽吸终止 p u f f t e r m i n a t i o n 抽吸孔道与抽吸机构连通状态的终止。3.1 2 抽吸流f.p u f f p r o f i l e 将直接在烟蒂后面测得的气流量作为时间的函数绘制的图形。3.1 3 死体积d e a d v o l u m e 卷烟烟蒂末端与抽吸机构之间的体积。3.1 4 卷烟夹持器 c i g a re t t e h o l d e r 吸烟过程中用来夹持卷烟的装置。3.1 5 烟 气捕集器 s m o k e t r a p 根据测定烟气成分的要求,收集卷烟样品烟气的装置。3.1 6 抽吸孔道 p o r t 抽吸机构中的孔,通过它进行抽吸并可连接一个烟气捕集器。3.1 7 抽吸通道c h a n n e l 吸烟机的一个单元。由一个或多个卷烟夹持器、一个烟气捕集器组成,是将抽吸通过捕集器的一个装置。3.1 8 补偿性能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抽吸孔道处的压降变化时,吸烟机保持恒定抽吸容量和抽吸流量图的能力。GB/T 1 6 4 5 0-2 0 0 43.1 9 卷烟位里 c i g a r e t t e p o s i t i o n 卷烟在吸烟机上的位置。具体位置由卷烟插入分析用吸烟机的卷烟夹持器后,卷烟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决定。3.2 0 主流烟气ma i n s t r e a m s mo k e 抽吸过程中逸离卷烟烟蒂末端的所有烟气。3.2 1 侧流烟气s i d e s t r a m s m o k e 抽吸过程中从烟蒂末端以外逸离的所有烟气。3.2 2 烟灰盘a s h t r a y 位于卷烟下部的用于收集吸烟过程中掉落的烟灰的装置。3.2 3 清除 抽吸 c le a r i n g p u f f 熄灭卷烟后或从卷烟夹持器上取下卷烟后进行的任何抽吸。3.2 4 环境气流a m b i e n t a i r f l o w 抽吸过程中卷烟周围的气流。4标准条件4.1 吸烟机压 降(3.5)卷烟烟蒂末端与抽吸机构之间的整个气流路径应具有尽可能小的阻力,且不应超过 3 0 0 P a,4.2 抽吸持续时间(3.7)标准的 单口抽吸持续时间应为(2.0 0 士。.0 2)s.4.3 抽吸容f(3.8)配以1 k P a 士5%的压降装置后,测得的标准抽吸容量应为(3 5.0 士。3)mL。在每口抽吸持续时间内,从卷烟烟蒂末端逸离的气体不应少于抽吸容量的9 5%,4.4 抽吸频率(3.1 0)测 定 连 续1 0 口 以 上抽 吸,标准 的 抽吸 频 率 应 为 每(6 0.。士。.5),抽 吸 兰口。4.5 抽吸流f图(3.1 2)抽吸流量图应在 4.3中规定的1 k P a 士5%阻力条件下测定。抽吸流量图应为钟形,最大值应在抽吸开始后的。.8 s-1.2 s 之间,流量图上升与下降部分的拐点均不应多于一点,最大气流量应为2 5 m l,/s-3 0 m L/s(参见附录B),所有点上均不应有 反向气流。注:附录B举例描述了一种用活塞泵作抽吸机构所获得的抽吸流量图。4.6 限制性抽吸(3.3)分析用吸烟机应为限制性抽吸式吸烟机(即符合限制性抽吸的条件)。4.7抽吸 口数(3.9)每口抽吸均应计数和记录,并以抽吸持续时间为基础,修约至。.1口。4.8卷烟夹持器(3.1 4)标准的卷烟夹持器应从卷烟烟蒂末端包覆卷烟 9 m m,波动范围为8.0 m m-9.5 m m,并对烟气组分和空气均具有不可渗透性。3GB/T 1 6 4 5 0-2 0 0 4 卷烟夹持器可用真空式卷烟夹持器或迷宫环式卷烟夹持器。建议抽吸无滤嘴卷烟时使用真空式卷烟夹持器。迷宫环式卷烟夹持器上应使用适合于待测卷烟直径的迷宫环式密封圈。同时,对于迷宫环式卷烟夹持器,卷烟夹持器或者烟气捕集器二者之一要配一个紧密海绵级的平滑膨胀合成像胶有孔垫圈,它部分覆盖烟蒂末端。合成橡胶的密度应为 1 5 0 k g/m ,低抗油阻,且压缩形变范围应为 3 5 k P a-6 3 k P a,应使用四个迷宫环式密封圈,其中靠烟蒂末端的密封圈(后密封圈)应反向安装。图 1中给出了迷宫环式密封圈及垫圈的尺寸。垫圈应装在一个中心孔直径为 4 m m的装置上。单 位为 奄米仓0 14.1019a)迷 宫 环 式 密 封 圈一 卜 仁b)圈卷烟直径4.5-5.495.5一 6.496.5-7.49 7.5-945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