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B61备案号: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DB37/T545—2005牡丹苗木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StandardofTreePeonySeedlingsProduction2005-10-01发布2005-11-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545—2005I前言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菏泽市牡丹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海军、赵飞本标准由菏泽市牡丹研究所负责解释。DB37/T545—20051牡丹苗木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苗圃地选择与规划、繁殖、栽植、田间管理等牡丹苗木生产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的牡丹苗木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苗圃地选择与规划3.1苗圃地选择3.1.1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3~14.5℃,绝对最低温度-18℃~-21℃,绝对最高温41℃~42.5℃;年降雨量500~800mm;≥10℃积温在4000℃以上;无霜期190~220天,年均日照时数2200~2800小时。3.1.2土壤条件土壤以黄褐土性土为主,以壤质粉沙土或粉沙质壤土更适合牡丹生长,土壤适宜pH值6.5~8.0。要求土壤疏松透气、排水良好。3.1.3地势地形牡丹露地栽植,宜选高燥向阳之地;有侧荫之处生长最好。3.2苗圃地规划包括生产用地和非生产用地,生产用地面积不低于85%;道路完善;排灌、生产、生活设施齐全。4繁殖技术4.1播种4.1.1种子的采收7月下旬(大暑)至8月上旬(立秋),当蓇葖果果壳褐黄色或褐色,种子乳黄色或红棕色时要及时采收。4.1.2晾晒采收后,应摊放于阴凉通风的室内,让其后熟。每隔1~2天翻动一次,以防发热霉烂。经过10~15天,果荚逐渐变为褐色或黑色,大多数果荚自行开裂,爆出种子,少数可人工剥除,然后将果荚去除,拣出种子。4.1.3水选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1~2个小时后,去掉浮在水面上的杂物和干瘪种子,取出饱满种子以备播种。4.1.4浸种播种前可用50℃温水浸种24~48小时。4.1.5播种时间牡丹播种一般在8月下旬(处暑)至9月上旬(白露)之间进行。DB37/T545—200524.1.6播种方法牡丹播种一般采用小高畦,畦高8~10cm,畦宽50~60cm,畦间距30~50cm,畦沟深15~20cm。撒播,株距应大于3cm,每666.7m2撒播50kg左右;点播,一般行距6~10cm,株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