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学院学报2023年·22·第40卷第2期萍乡学院学报2023年4月Vol.40NO.2JournalofPingxiangUniversityApr.202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及其启示聂圣喜,赵秀芳(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要: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以塑造团结合作形象、群众性政党形象、民族革命领导形象为主要目标,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走群众路线、进行自我革命等生动实践建构形象,团结了全民族,促进了自我革新,获得了世界正义人士的肯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形象塑造给新时代党的形象塑造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即坚持党的建设与形象塑造统筹推进;用好民族记忆、做好党史教育工作;在建构良好形象的基础上积极对外开展宣传工作。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形象塑造;启示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49(2023)02-0022-06“执政形象是一个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整体展示”[1],是一个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关乎执政党荣辱兴衰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问题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抗战时期党的形象建设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硕。张萍比较早地对抗战时期党的形象塑造目标进行了研究,她认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勤政为民,塑造党的亲民形象;励精图治,完善党的效率形象;廉洁政治,打造党的廉洁形象[2]。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形象塑造的路径多元,学者们的研究各有侧重。陈艳飞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为塑造自身形象构建起了包括政党理念形象文本、政党行为形象文本、政党视觉形象文本的文本体系[3]。洪富忠以抗战大后方为中心进行考察,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通过积极构建宣传阵地、广泛开展高层人际交往、促进中外人士赴抗日根据地实地观访、广泛参与各类宣传平台塑造了良好的政党形象[4]。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党报党刊成为党进行形象塑造的重要工具。张卫波认为,中共中央在抗战期间重视报刊的宣传作用,创办了各类报刊,在全国建立起系统的报刊发行体系,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强而有力的舆论支持,使得其正面形象深入人心[5]。延安是抗战时期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摇篮,国外记者与国内各界人士到访延安后留下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资料,学者们对此进行了翔实的研究。胡龙认为,以“三S”即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及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为代表的国际友人对中国共产党的如实报道,为中共形象的建构和宣传做出了巨大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