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205T 194-2011 南粳46机插优质栽培技术规程.doc
下载文档

ID:2693255

大小:75KB

页数: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8-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205T 194-2011 南粳46机插优质栽培技术规程 194 2011 南粳 46 优质 栽培技术 规程
Q/320500 JM 03-2001 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012-03-01实施 2012-03-01发布 南粳46机插优质栽培技术规程 DB3205/T 194-2011 DB3205 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 B 05 1 DB3205/T 194-2011 前 言 为规范南粳46的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编写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市粮食作物技术指导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 枫、吴正贵、徐建方、周培南、陈昱、朱伟琪、郁寅良。 I 南粳46机插优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南粳46机插栽培的主要指标、育秧、大田栽培、收获、干燥与贮藏、生产记录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南粳46机插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117-2002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 主要指标 3.1 品质指标 米粒外观半透明,有香味,糙米率80%~85%,精米率70%~75%,整精米率65%~68%,胶稠度76 mm~82mm,直链淀粉含量10%~14%。 3.2 全生育期 160d~165d。 3.3 主要形态指标 株高105cm~110cm,主茎总叶片数18张~l9张,地上部伸长节间数7个。 3.4 产量指标 550 kg/667m2~650kg/667m2。 3.5 产量结构 每667m2有效穗21万~22万,每穗总粒数125粒~135粒,结实率>90%,千粒重25g~26g。 4 育秧 4.1 壮秧指标 秧龄15d~18d,株高13cm~18cm,叶龄3.2叶~3.8叶,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根系盘结好,叶挺色绿,提起不散,不断裂。 4.2 播前准备 4.2.1 膜盘准备 塑盘:每667m2大田应备规格为58cm×28cm的塑盘20张~22张; 4.2.2 种子准备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规定。播前晒种1d~2d后进行种子处理,每3kg~4kg种子用16%咪鲜·杀螟丹(恶线清)可湿性粉剂1.5包(15g)兑水6kg~8kg,浸种48h后常温催芽,待种子露白后播种。 4.2.3 床土准备 选择肥沃疏松、无硬杂质、杂草及病菌少的土壤(如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等)。在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细土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每667m2大田备足100kg细土,每100kg细土均匀拌入1kg壮秧剂。 4.2.4 秧板制作 选择地势平坦、灌溉便利、集中连片,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按秧大田比例1:(90~100)留足秧田。播种前10d~15d精做秧板,秧板宽1.4m~1.5m,秧沟宽0.3m~0.4m,秧沟深0.15m。板面平整光滑,田块高低差不超过1.0cm。 4.3 播种 4.3.1 播种期 播种时间以在5月25日~5月30日为宜,按插秧时间提前15d~20d,以插秧机3d工作面积为一个批次。 4.3.2 平铺塑盘 塑盘育秧:秧板上平铺塑盘,每块秧板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4.3.3 匀铺床土 铺撒准备好的床土。应用高速插秧机的土层厚度掌握2cm~2.5cm,应用步行式插秧机的土层厚度掌握1.8cm~2.0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 4.3.4 补水保墒 播种前一天,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干水,亦可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洒水,要求播种时土壤含水率达85%~90%。 4.3.5 精细播种 塑盘育秧:每667m2大田用干种子2.5kg~3kg,每盘均匀播湿谷150g~160g。播种时要做到分次细播,力求均匀。有条件的地方,采用育秧流水线播种,更能保证质量。 4.3.6 匀撒覆土 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为0.4cm~0.6cm。 4.3.7 盖无纺布 宜选择规格20g的无纺布覆盖,然后取秧田土块将其四周压实,待齐苗后松去四周压实土块,使无纺布松动自如。移栽前3d~4d揭除炼苗。 4.4 水浆管理 播后保持床土湿润不发白,晴好天气灌满沟水,阴雨天气排干水。揭膜前补1次足水,移栽前2d~3d排干水,控湿炼苗。 4.5 施送嫁肥 移栽前3d~4d,看苗施好送嫁肥,一般每667m2施尿素5kg。 4.6 施起身药 施送嫁肥后,药剂防治二化螟、灰飞虱。 5 大田栽培 5.1 耕翻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同时进行秸秆还田,每667m2适宜还田量200kg~250kg。旋耕后上水耙田整地,达到田平、泥熟、无残渣,田内高低不超过3cm。待泥浆沉实后插秧。 5.2 栽期与密度 移栽期以6月10日~15日为宜。栽插密度每667m2栽1.6万~1.8万穴,每穴3苗~4苗,每667m2栽6.0万~7.0万基本苗。要求秧苗不漂、不倒,栽插深度1.5cm~2cm,连续缺穴3穴以上时,应及时进行补苗。 5.3 水浆管理 机插结束后浅水护苗,活棵后脱水露田2d~3d,以后浅水勤灌促早发,总苗数达到预定穗数苗90%时开始分次轻搁,达到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氮,叶片挺起为止。搁田复水后,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在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割前7d灌一次跑马水。 5.4 肥料运筹 5.4.1 施肥原则 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2010规定。宜少施氮肥,多施有机肥。特别是后期应尽量少施氮肥。早施分蘖肥,稳施拔节孕穗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7:3为宜,氮、磷、钾搭配使用。穗肥掌握早施少施、以促为主,。一般不施保花肥。 5.4.2 施肥总量 纯氮15 kg~16kg/667m2,磷(P2O5)8 kg~10kg/667m2,钾(K2O)8 kg~10kg/667m2。其中有机肥含氮量占总氮量40%~60%。 5.4.3 施肥方法 5.4.3.1 基肥 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每667m2施农家肥1000 kg加45%复合肥30 kg。 5.4.3.2 分蘖肥 分2次使用,第一次在栽后3d~5d左右结合化除施尿素7.5 kg/667m2,间隔一周再施尿素7.5 kg/667m2。 5.4.3.3 促花肥 在余叶龄4.5~4.0时每667m2施尿素2 kg~3kg,45%复合肥20 kg/667m2。 5.5 病虫防治 5.5.1 防治原则 病虫害防治应符合GB 4285的规定。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用药安全间隔期不低于50d。 5.5.2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 病害主要以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为主,虫害以稻飞虱、纵卷叶螟、大螟为主。 5.5.2.1. 建议药种 治虫药种宜选用吡蚜酮、噻嗪·异丙威、甲维盐、阿维菌素、32%丙溴磷·氟铃脲乳油等合理组配应用。防治纹枯病可在纹真清、井冈·蛇床素、井·腊芽中任选一种。 5.5.2.2 杂草防治 根据稻田杂草类型,移栽后,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一般在栽后3d~5d用10%苄丁复配剂500克拌化肥或细土撒施,7月5日~10日再用苄嘧磺隆或苄乙复配剂补除。 6 收获、干燥与贮藏 当95%以上籽粒黄熟时用收割机收获。收获后晒干或烘干水份达到国家标准。贮藏应符合NY/T 5117-2002规定。 7 生产记录档案 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内容包括生产技术措施、病虫草害防治及投入品使用情况等。 生产记录档案至少保存二年。 《南粳46机插优质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1999年以来,稻米品质改良和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成为江苏省水稻育种的两大主要目标。南粳46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809)。该品种稻米品质优,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在2006年和2007年江苏省粳稻优质米食味品尝会上均获得第一名,被誉为“最好吃的大米”。同时,该品种还表现高产稳产、抗条纹叶枯病。近年来在我市大面积种植,受到种植农户的普遍欢迎。目前,该品种的机插优质栽培技术尚无标准。为规范南粳46优质生产技术,保证该品种的优良食味特性和产量,为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优质稻米生产提供参照,特制定本标准。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