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2T 2243-2012 有机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48487

大小:167.60K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2T 2243-2012 有机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2243 2012 有机 鲜食 葡萄 生产技术 规程
ICS65.020.20 B31 备案号:37020-2013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DB32/T 2243-2012 有机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an for the organic food production of grape 2012-12-28 发布 2013-02-28 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2/T 2243-2012 前 言 为规范有机鲜食葡萄生产,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亚明、赵密珍、张纪兵、吴伟民、王庆莲、王壮伟、袁骥、蔡伟建、于红梅。DB32/T 2243-2012 1 有机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鲜食葡萄有机生产的产地要求、转换期与平行生产、品种选择、栽培方式、定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以及管理体系。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有机鲜食葡萄的种植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 有机产品 NY/T 469 葡萄苗木 DB32/T 1003-2006 绿色食品 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630、NY/T 469和NY/T 470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4 产地要求 4.1 环境要求 产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地形开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地下水位0.8m以下,土壤pH值在6.5 7.5左右。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T 19630要求。4.2 产地权属 产地边界应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应明确,按照GB/T 19630的要求建立并实施了有机生产管理体系。4.3 缓冲带 在有机生产区域四周以道路、墙体等物理屏障或者种植非葡萄作物作为缓冲带。缓冲带应确保有机生产区域不受污染,缓冲带上种植的作物必须按照有机生产进行管理,但不能认证为有机产品。5 转换期与平行生产 5.1 转换期 有机鲜食葡萄的转换期至少为收获前的36个月,在转换期间应按照本标准进行生产管理。DB32/T 2243-2012 2 新开垦的、撂荒36个月以上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36个月以上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地块,也应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对于已经经过转换或正处于转换期的地块,如果使用了有机生产中禁止使用的物质,应重新开始转换。5.2 平行生产 在有机鲜食葡萄同一生产单元内,不应存在平行生产,否则,应严格按照GB/T 19630执行。6 品种选择 优先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的欧美杂交种葡萄如巨玫瑰、希姆劳特、巨峰、金星无核等,或者早、中熟欧亚种葡萄如森田尼无核、维多利亚等。严禁选用需要激素处理的葡萄品种。7 栽培方式 宜采用双十字“V”型架或高宽垂“T”型架进行设施避雨栽培,同时,设施四周应铺设防鸟网。8 定植 8.1 定植前准备 开挖定植沟可参照DB32/T 1003-2006。每666.7一般施入农家肥或市购有机肥1500kg2000kg,农家肥应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市购有机肥应通过有机认证机构许可。禁止使用化学合成或含有转基因及其衍生物的肥料。8.2 苗木选择 嫁接苗或自根苗,嫁接苗选用砧木为SO4、5BB等。苗木质量应至少达到NY/T 469二级苗要求。8.3 定植时间与定植方法 参照 DB32/T 1003-2006 执行。8.4 定植密度 株距一般为 2m 2.5m、行距 2.5m 3m,每 667 定植株数为 89 株 133 株。长势旺的葡萄品种如希姆劳特、森田尼无核等适当稀栽,长势中庸或较弱的品种如巨玫瑰可适当密植。9 整形修剪 参照 DB32/T 1003-2006 执行。10 花果管理 10.1 整穗、定穗 参照 DB32/T 1003-2006 执行。10.2 疏果 落花后 15d20d,疏去过密的果粒和小果粒。10.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DB32/T 2243-2012 3 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无核果、促进果粒膨大和拉长果穗等。10.4 果实套袋与摘袋 在花后 1 个月左右进行果实套袋。根据不同品种的果型特点,选择大小适宜、没有经过化学物质处理的专用葡萄果实袋。套袋时先将果袋撑开,由下向上将整个果穗全部套入袋内,再将袋口收缩到结果枝上,用封口丝扎紧。摘袋与否参照 DB32/T 1003-2006 中 7.3 执行。11 土、肥、水管理 11.1 深翻改土与松土保墒 于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对全园进行人工或机械深翻,深度 30cm40cm。于生长季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疏松。11.2 施肥 采用条沟法于9月底至10月底施足基肥。优先施用有机生产体系内堆置的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或者绿肥等,同时混施入天然的磷矿粉、钾矿粉、硼砂和镁矿粉等矿物质以补充因葡萄收获而从土壤带走的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矿物质应符合GB/T 19630规定。可以使用稀释的腐熟畜禽粪便或充分发酵的非转基因饼粕进行追肥。禁止使用化学合成或含有转基因及其衍生物的肥料。11.3 水分管理 于萌芽期和幼果膨大期,采用沟灌或滴灌方式进行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规定。果实成熟期控制灌溉。保证排水通畅,雨期田间无积水。12 病、虫、草害防治 12.1 病害防治 12.1.1 主要病害 白粉病、灰霉病、溃疡病 12.1.2 防治方法 12.1.2.1 农艺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结合品种特性,控制栽培密度,及时间伐;改善葡萄园生态环境,提高通风、透光;加强肥水管理,培植健壮的树体,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及时剪除并销毁发病组织,冬季及时清园,减少病原菌侵染数量。12.1.2.2 使用植物保护产品 葡萄绒球期喷施3波美度5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病原菌。生长季节可以喷施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预防病害的发生,喷施石硫合剂时,浓度为0.2波美度0.3波美度,遇高温气候使用低浓度;喷施波尔多液时,浆果始熟期前使用硫酸铜:石灰:水=1:0.5:100的波尔多液,浆果始熟期后可使用硫酸铜:石灰:水=1:1:100的波尔多液。波尔多液每年每公顷铜的最大使用量不能超过6Kg。可以使用氢氧化铜、氯氧化铜等产品预防和防治病害,产品应符合GB 19630规定。12.2 虫害防治 DB32/T 2243-2012 4 12.2.1 主要虫害 叶蝉、透翅蛾、绿盲蝽、金龟子、粉蚧、虎天牛。12.2.2 防治方法 12.2.2.1 农艺措施 利用田间耕翻,捕捉并杀死金龟子幼虫。园内及时除草,减少害虫产卵和隐蔽栖息的场所。冬季拨除主干老树皮,减少害虫越冬场所。12.2.2.2 物理措施 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在园区每1ha2ha可以安装一台杀虫装置。人工或机械捕捉害虫。利用避雨设施加设防虫网。果穗套袋。12.2.2.3 生物防治 利用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等控制透翅蛾幼虫。保护环境,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合理间作作物和绿肥。保护利用草蛉、瓢虫、捕食螨等天敌。12.2.2.4 使用植物保护产品 葡萄绒球期(即萌动期)喷施3波美度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虫卵或蛹。在卵孵初期使用印楝素、天然除虫菊、苦参碱和鱼藤酮等防治透翅蛾和虎天牛等初孵幼虫,所使用的产品应符合GB/T 19630规定。12.3 草害控制 人工生草或间套作花生、蒜、葱等株型较矮的经济作物,间套种的作物应符合有机生产技术要求。人工直接拔除或结合中耕除草。13 采收 浆果充分发育成熟,并表现出该品种固有色泽、果粒大小和风味时,适时分批采收。采收时间在晴天进行,剪留穗梗长度为3cm 5cm。采收果品经检测应符合GB 2762和GB 2763的规定。14 管理体系 文件控制、记录、资源管理、内部检查、可追溯体系、投诉和持续改进等要求按照GB/T 19630执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