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BEIJINGEDUCATION刊中刊·高教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文/武靖茗刘英侠办好思政课,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很多学校在思政课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些都值得肯定和鼓励”[1]。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2]。可见,改革创新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关键,而智慧课堂的建设和应用正是当前互联网时代下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因此,总结有益经验,持续探索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深挖智慧化手段和思政课教学之间的结合点,进一步通过智慧课堂为思政课赋能,对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智慧课堂的内在意蕴就智慧课堂的概念而言,学界尚未有统一的说法。但经过近年来众多学者的多维阐释,基本形成了一定共识。一般认为,智慧课堂“是指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3]。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对智慧课堂的内涵进行理解。1.运用先进技术是智慧课堂的物质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支撑智慧课堂的物质基础。基于现代计算机、通信、电子、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场景从物理环境向智慧环境的转变,正是智慧课堂的显要特征。现阶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包括慕课、雨课堂、微课堂、学习通、云班课等一系列智慧课堂教学形式都突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时空界限,并且借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信息技术,正在引领现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向全过程、全方位延展,引领思政课堂革命走向深入。2.创新教学模式是智慧课堂的核心要求。智慧课堂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所搭建的各类智慧课堂平台,为学生创设了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全新学习场景和体验。具体而言,课前,教师可通过各智慧摘要: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