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13T 5278-2020 地理标志产品 迁西栗蘑.pdf
下载文档

ID:2628091

大小:307.60K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13T 5278-2020 地理标志产品 迁西栗蘑 5278 2020 地理 标志 产品 迁西
ICS 65.020.20 B 30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52782020 地理标志产品 迁西栗蘑 2020-11-19 发布 2020-12-19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T 5278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及GB/T 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本标准由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迁西县林中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迁西县农业农村局、迁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宝莹、韩泳春、姬利新、任振宇、崔思颖、赵亚宁、杨志超、王素贤、李静华、刘丽婉。DB13/T 52782020 1 地理标志产品 迁西栗蘑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迁西栗蘑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生产技术要求、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迁西栗蘑。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及制品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 5009.88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迁西栗蘑 栗蘑学名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隶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树花菌属(Grifola)。是在本标准附录 A 规定范围内,按照本标准附录 B 要求生产的,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的栗蘑子实体。3.2 菌肉厚度 菌盖除菌管以外最厚处的组织厚度。4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DB13/T 52782020 2 限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保护范围,即河北省迁西县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5 生产技术要求 迁西栗蘑生产技术要求见附录B。6 质量要求 6.1 产品分类 按水分含量不同分为迁西栗蘑鲜品和迁西栗蘑干品。6.2 感官要求 迁西栗蘑鲜品直径15 cm60 cm,重1 kg10 kg。菌柄分支多,菌盖直径2 cm7 cm,菌肉厚度2 cm7 mm,菌管长度1.5 mm;菌盖灰白色至灰黑色,菌肉、菌管白色。韧性好不易破碎,口感脆嫩,香味浓郁。6.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1规定。表 1 迁西栗蘑理化指标 6.4 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7096规定。6.5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7 试验方法 7.1 感官要求 7.1.1 形状、色泽、气味 用感官方法进行测定。项目 要求 鲜品 干品 水分,%92 12 灰分(干样计),%8 膳食纤维(干样计),%36 DB13/T 52782020 3 7.1.2 菌管长度 将迁西栗蘑菌盖沿菌柄中心纵向切开,用卡尺测量菌盖中部的菌管长度。7.1.3 菌肉厚度 将迁西栗蘑菌盖沿菌柄中心纵向切开,用卡尺测量菌肉最厚处的菌肉厚度。7.1.4 子实体直径 将迁西栗蘑子实体沿菇根中心纵向切开,用直尺测量子实体两边间的最长距离。7.2 理化指标测定 7.2.1 水分 按GB 5009.3规定进行。7.2.2 灰分 按GB 5009.4规定进行。7.2.3 膳食纤维 按GB/T 5009.88规定进行。7.3 卫生要求 按 GB 7096 规定进行。7.4 净含量 按 JJF 1070 规定进行。8 检验规则 8.1 组批 同产地、同品种、同批次、同等级的迁西栗蘑鲜品作为一个检验批次;同生产工艺、同品种、同规格、同批次、同等级的迁西栗蘑干品作为一个检验批次。8.2 抽样 8.2.1 抽样数量 在整批货物中,包装产品以同类货物的小包装袋(盒、箱等)为基数,散装产品以同类货物的质量(kg)或件数为基数,按下列整批货物件数的基数进行随机取样:整批货物100件以下,抽样基数为5件;整批货物101300件,抽样基数为7件;整批货物301500件,抽样基数为9件;整批货物5011000件,抽样基数为10件;整批货物1001件以上,以15件为最低限度。DB13/T 52782020 4 8.2.2 抽样方法 应从整批货物的不同位置和不同层次进行随机取样。每次随机抽取样品1000 g,其中500 g作为检样,500 g作为存样。型式检验应从交收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8.3 检验分类 8.3.1 交收检验 每批产品交收前,生产者应进行交收检验。交收检验内容包括感官要求、标志和包装。检验合格后,附合格证方可交收。8.3.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全项检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b)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差异较大时;c)因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技术或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8.4 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中感官要求、灰分、膳食纤维、净含量指标中如有一项不合格,允许在同批次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若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卫生指标、水分指标中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 产品最小销售包装应有清晰牢固的标志,并符合GB 7718规定。经申请后可标明地理标志产品标识图案。9.2 包装 内包装用食品聚乙烯成型塑料袋密封,外包装材料应坚固、洁净、干燥、无破损、无异味、无毒、无害,包装箱(袋)应符合GB 4806.7和GB/T 6543规定。9.3 运输 适合各种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物、无杂物。运输时应轻装、轻卸、防重压、防日晒、防雨淋,避免机械损伤,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和鲜活动物混装混运,不可裸露运输。9.4 贮存 9.4.1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混合存放。9.4.2 迁西栗蘑鲜品:在 0 5 的冷库中贮存。9.4.3 迁西栗蘑干品:在避光、常温、通风、阴凉干燥、洁净、有防潮设备及防虫蛀和防鼠设施的条件下贮存。DB13/T 52782020 5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迁西栗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A.1 迁西栗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见图 A.1。图 A.1 迁西栗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DB13/T 52782020 6 A A 附录 B(规范性附录)迁西栗蘑生产技术规程 B.1 种源 迁西野生栗蘑菌株人工驯化的迁西栗蘑品种。B.2 立地条件 基地海拔 100 m500 m;栽培用地土壤为片麻岩风化土,pH 值 5.67;生产用水应符合 GB 5749规定。B.3 生产过程 B.3.1 生产季节 11 月至翌年 9 月底结束。B.3.2 生产菌袋 B.3.2.1 原材料 应选用无腐烂、无污染的迁西板栗剪枝废弃树枝粉碎的木屑,木屑直径 3 mm8 mm。B.3.2.2 配方 栗木屑 55%、棉籽壳 15%、麦麸 18%、红糖 1%、石膏 1%、片麻岩风化土 10%。含水量 60%65%,pH 值 67。B.3.2.3 拌料 按配方称好原料,加水充分搅拌均匀。B.3.2.4 装袋 选用折径(17 cm22 cm)(30 cm33 cm)或(15 cm18 cm)(55 cm58 c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筒袋,装料应松紧适度,并扎好袋口。B.3.2.5 灭菌 常压灭菌温度 100,应在 2 h4 h 内使锅内温度达到 100,保持 10 h12 h;高压灭菌温度121 125,时间 2.5 h4 h。B.3.2.6 菌种质量 DB13/T 52782020 7 迁西栗蘑菌袋生产应采用二级菌种,菌种质量应符合 NY/T 1742 规定。B.3.2.7 冷却、接种 在无菌的条件下,使菌袋料温降到 30 以下,按无菌操作接种。B.3.2.8 发菌管理 温度 23 25,湿度 55%65%,黑暗或弱光,空气新鲜。B.3.2.9 菌袋贮存 菌丝满袋后可堆放在室外,堆高不超过 1 m,用草帘或棉被等覆盖遮阴。气温高时应贮存在 0 5 的冷库内。B.3.2.10 菌袋标准 菌袋菌丝洁白,无杂菌感染,有迁西栗蘑菌丝独特的芳香味。B.3.3 栽培管理 B.3.3.1 栽培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避风、向阳且不积水的板栗树林地或空旷的平地,水源充足,交通方便,通风良好,远离污染源和大型工矿企业。B.3.3.2 做畦覆土 4 月上旬至 5 月上旬,挖东西走向的小畦,畦长 2.5 m3 m,宽 45 cm55 cm,深 25 cm30 cm,间距 60 cm80 cm。栽种前用生石灰消毒。脱袋后顺畦摆放,横竖对齐,畦面填片麻岩风化土,土厚 1.5 cm2.5 cm。浇水后再覆土,土厚 1 cm1.5 cm。将畦埂用地膜覆盖;在畦上搭建小拱棚或双管-双网-单膜-双带的中型拱棚。浇水 23 次后在出现原基前摆放直径 2 cm3 cm 的石子。B.3.4 出菇管理 B.3.4.1 出菇前管理 应每隔 5 d7 d 浇一次透水,浇水时用一小块塑料布或编织袋垫在水管下面。棚的两端留 10 cm15 cm 的通风口,保持棚内空气新鲜。B.3.4.2 出菇管理 出菇时温度 20 26,空气湿度 8595%,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 0.5 h1 h,光照强度300 Lux1000 Lux。B.3.4.3 采收 B.3.4.3.1 采收时间 当子实体菌盖背面刚形成菌孔,或菌盖边缘的生长点由白变暗、与其他处界限不明显、边缘稍向内卷时,即可采收。采收前 1 d 禁止直接向子实体浇水。DB13/T 52782020 8 B.3.4.3.2 采摘方法 采摘时,用手托住子实体的下表面,用力向一侧托起即可掰断菇根,及时清除子实体上的泥土等杂质和菇根。B.3.4.4 转潮管理 采收后,清理菇片和菇根等残留物,在菇根处重新覆土,5 d7 d 内禁止浇水。出菇管理按 B.4.3.1和 B.4.3.2 进行。迁西栗蘑每年可采 34 潮菇。B.3.5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原则。用生石灰处理杂菌,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或粘虫板等诱杀害虫。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