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6T 1204-2019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pdf
下载文档

ID:2617135

大小:558.71K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6T 1204-2019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 1204 2019 生态 茶园 建设 技术规范
ICS 65.020.01 B 05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2042019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tea garden 2019-12-27 发布 2020-06-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204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园地规划.1 5 茶苗种植.2 6 幼龄期管理.3 7 档案记录.4 DB36/T 1180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普香、李文金、李延升、蔡海兰、谢小群、彭华、王治会。DB36/T 12042019 1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茶园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园地规划、茶苗种植、幼龄期管理、档案记录。本标准适用于省内生态茶园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20014.12 良好农业规范 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GB 5043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GB 5043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态茶园 ecological tea garden 以茶树为核心,应用生态学原理,合理配置生态系统,实现茶叶可持续优质、稳产、高效,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的茶园。4 园地规划 4.1 园地选择 4.1.1 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符合NY/T 391的规定。同时需满足以下条件:茶园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 中一级要求;茶园灌溉水质符合 GB 5084 旱作标准要求;茶园土壤符合 GB 15618 二级要求。4.1.2 茶园选地远离都市、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距离生活区 500m 以上。DB36/T 11802019 2 4.1.3 保存园地林木植被,形成天然的遮荫和防风带;建立生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4.2 园地生态保护与配置 4.2.1 茶园规划遵循 GB 50433 的规定。茶园规划过程遵循 GB 50434 的规定。4.2.2 茶园周边合理保留原有林木,或根据要求种植林木。在上风口保留或种植防护林带,在茶园种植地与非茶种植地之间保留或种植隔离带和草带。4.2.3 茶园园内主干道、支道和环园道、沟渠两侧或一侧种植行道树。4.2.4 茶园内配置常绿、根系垂直分布较深的遮荫树,种植的遮荫树不与茶树共生病虫害,遮荫率控制在 20%30%,地表覆盖率达到 75%以上。4.3 茶园设施建设 4.3.1 茶园根据山势高矮、坡度大小、土壤条件和小气候等条件,分片区、分地块,把宜茶地块建成茶园,陡坡和山顶、山脊保留原有树木。4.3.2 规划茶园区块,分区测定等高线。平地和坡度15的缓坡地按 6hm 左右规划区块,茶行长度50m 左右;坡度 1530的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梯面宽 1.8m 以上。4.3.3 合理布局道路系统。道路系统占地面积为茶园总面积 5%左右,主干道宽 5m8m,支道 4m 左右,步道宽 2m 左右,环园道和地头道宽 2m 以上。4.3.4 合理布局蓄排灌系统。平地茶园以排水沟为主;坡地及梯地茶园以竹节沟为主。茶园排水沟与蓄水池相连接,并在连接处设沉沙池。茶园与周边荒山、林地及农田交界处开设隔离沟,沟深、沟宽60cm100cm。4.4 茶园开垦 4.4.1 深耕改土 生荒地土壤进行全面初垦和复垦。初垦翻耕深度60cm以上,清除荒地内的灌木、荆棘、杂草等障碍物。复垦在开种植沟前进行,深度30cm40cm,进一步清除树根、草根、杂草等杂物,碎土整平。4.4.2 开种植沟 按1.5m1.8m行距规划茶行种植线,种植沟宽60cm、深60cm。4.4.3 施底肥 用无害化处理后的厩肥或青草、饼肥、磷肥等肥料施入种植沟内,填土至离地面15cm20cm。间隔3个月后种植茶苗。5 茶苗种植 5.1 品种搭配 选择适合园区气候条件和企业产品定位、具有较强抗性的茶树品种。面积超过7ha的园区合理搭配早、中、晚生茶树品种。5.2 茶苗质量要求 茶苗符合GB 11767规定。无性系茶苗质量指标要求见表1、表2。DB36/T 12042019 3 表1 无性系中小叶品种扦插苗质量指标 级别 苗龄 苗高/cm 茎粗/mm 侧根数/根 品种纯度/()一足龄 30 3.0 3 100 一足龄 20 2.0 2 100 表2 无性系大叶品种扦插苗质量指标 级别 苗龄 苗高/cm 茎粗/mm 侧根数/根 品种纯度/()一年生 30 4.0 3 100 一年生 25 2.5 2 100 5.3 种植时间 种植适宜时间为10月底至次年3月初,避开冰雪天气种植。5.4 种植规格 5.4.1 单行条植:行距 150cm165cm,丛(株)距 20cm33cm,每丛 2 株,每亩种植种苗 2500 株3500 株。5.4.2 双行条植:大行距 160cm180cm,小行距 30cm 左右,丛(株)距 33cm40cm,每丛 2 株,两行茶株按“品”字形种植,每亩种植种苗 4000 株5000 株。5.5 定植方式 5.5.1 茶苗定植做到“五不栽”,即:地不平不栽,土不细不栽,土不润不栽,病苗弱苗不栽,晴天烈日不栽。5.5.2 用生根粉或磷粉混合的泥浆蘸染茶苗根部,种植时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覆土至泥门,压紧。及时浇足定根水,覆盖稻草或不带籽茅草保温抗旱。5.5.3 茶苗栽植后进行定剪,剪口高度离地 15cm20cm、保留 3 片左右叶片。6 幼龄期管理 6.1 抗旱保苗 茶苗移栽后的第一年,重点是保苗,夏秋季及时浇水抗旱,4月10月及时控制病虫草害危害,冬季及时覆盖防冻,10月12月将缺苗补齐。6.2 定型修剪 新种植的幼龄茶树,采用定型修剪培养宽阔健壮的骨架。定型修剪一般进行三次。第一次在茶苗移植时或次年春芽萌动前进行,剪口高度离地15cm20cm平剪;第二次在第一次定型后茶树生长至40cmDB36/T 11802019 4 以上时进行,剪口高度离地30cm35cm平剪或弧剪;第三次在第二次定型后茶树生长至50cm以上时进行,剪口高度离地40cm45cm平剪或弧剪。7 档案记录 7.1 记录要求 按GB/T 20014.12规定做好生态茶园建设过程记录。7.2 投入品档案 投入品档案至少包括种苗、肥料等投入品采购、入出库、使用记录等。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