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43T 1229-2016 两型工业企业.pdf
下载文档

ID:2615758

大小:212.22KB

页数:1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43T 1229-2016 两型工业企业 1229 2016 工业企业
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两型工业企业DB43/T 12292016 ICS 03.100.99A 02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Industrial Enterprise2017-02-19实施2016-12-19发布DB43/T 12292016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资源节约 26 环境友好 47 两型生产 58 两型管理 59 评价 6附录 A(规范性附录)评分细则 7附录 B(资料性附录)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 13参考文献 15 DB43/T 1229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绿色产业发展研究会、湖南省标准化协会。本标准起草人:李本辉、彭小平、张建平、马卫东、彭万喜 陈德良、黄顺娥、王碧玉、关 文、李阿敏 DB43/T 12292016 1 两型工业企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两型工业企业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生产、两型管理和评价。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的两型建设和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J 87 工业企业场区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452 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 GB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 18916 取水定额(所有部分)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668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GB 50878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HJ/T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 274 综合类生态工业企业标准 DB43/T388 湖南省用水定额 SL322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SL525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ISO 9000 产品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标准 ISO14000 环境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标准 OHSAS 18000 职业安全体系认证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附录 A、附录 B。DB43/T 12292016 23.1 两型 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3.2 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3.3 两型工业企业 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走节约发展和清洁发展之路的工业企业。3.4 两型工业产品 具有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用的工业产品。3.5 两型技术 高效利用、合理开发、节约使用资源及减少排放、防治污染、优化环境的技术。4 总则 4.1 两型要求 4.1.1 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在企业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4.1.2 企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承载能力相适宜,能对所在区域经济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4.2 两型规划 4.2.1 工业企业应制定两型建设规划,并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一致。4.2.2 两型工业企业建设规划应由企业正式发文并公布实施。5 资源节约 5.1 一般要求 5.1.1 新(改、扩)建项目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进行节能评估。5.1.2 新(改、扩)建项目不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的高耗低效设备、材料和产品。5.1.3 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共建共享。5.1.4 推广应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两型技术,降低资源消耗。5.1.5 单位产品能耗、水耗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5.2 合理用能 5.2.1 通过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5.2.2 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能源管理(控制)系统,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DB43/T 12292016 3 5.2.3 节能措施与要求 a)遵守国家相关规定,按照合理用能原则,加强节能管理,降低能源消耗;b)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落实节能管理制度和相关节能措施;c)定期组织编写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并向县级以上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送;d)组织开展本单位节能规划编制和能源审计、用能状况分析评价工作;e)自觉接受节能培训;f)使用的用能产品和设备应满足国家能效标准的要求;g)新(改、扩)建建筑应执行节能建筑标准,并符合 GB 50668 的要求,设计阶段标准执行率应达到 100%;h)办公场所装配有公共节能设施,并保证运行正常。5.2.4 清洁能源利用 a)公共区域节能类灯具使用率 100%;b)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在可利用区域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建设分布式能源设施;c)厂房等适宜的建筑屋顶利用太阳能发电,新建厂房按光伏发电要求设计。5.3 合理用水 5.3.1 新(改、扩)建项目应进行水资源论证,符合 SL322、SL525 的要求;用水应符合 GB 18916 和DB43/T 388 的要求。5.3.2 新(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编制节水方案,配备建设节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5.3.3 加强节水基础管理,制定节水计划和规章制度。定期进行用水合理性分析,按照 GB 12452 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开展水平衡测试。5.3.4 建立健全用水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按要求报送用水和节水报表。5.4 合理用地 5.4.1 项目建设用地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土地使用政策。5.4.2 新(改、扩)建项目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非生产设施占地比例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用地控制标准。5.4.3 新建厂房必须符合 GB 50878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5.5 合理用材 5.5.1 采购、供应、生产等环节严把质量关,降低废品率。5.5.2 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一次性产品合格率。5.5.3 采用先进技术措施,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5.5.4 采用新工艺技术,替代工序繁琐、效率低的不科学工艺,节省物资以减少物料耗费。5.6 综合利用 5.6.1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5.6.2 可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不低于 85%。5.6.3 建设有工业用水循环利用设施,可利用的工业用水重复率达 50%以上。DB43/T 12292016 4 6 环境友好 6.1 一般要求 6.1.1 近 3 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6.1.2 通过 ISO14000 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6.1.3 新(改、扩)建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应符合 HJ/T2.1 的要求。项目选址应符合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管理要求,应满足卫生防护距离以及环境风险防控要求。6.1.4 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6.1.5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6.1.6 企业应依法公开企业环境信息,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和建立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6.1.7 应具备完善的废物收集系统和处理处置设施,或按相关规定做好异地处置安排,不能产生二次污染。6.2 固废污染控制 6.2.1 应合理选择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资源,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2.2 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应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进行收集、储运和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应符合 GB 18599 的要求。6.2.3 危险废物处置率应达到 100%。6.2.4 生活垃圾应进行分类、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应达到 100%。6.3 废水污染控制 6.3.1 废水排放应符合 GB 8978、HJ 274 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6.3.2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应达到 100%。6.3.3 应做到“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实现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生活污水集中处置率应达到 100%。6.3.4 新建企业应按要求将废污水并入市政管网,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必要时应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自行处理,达到 GB 3838 和 GB 14848 的要求。6.4 废气污染控制 6.4.1 废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16297、HJ274 或相关行业排放的要求。6.4.2 CO2 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6.4.3 推广应用脱硫、脱硝、除尘、除臭等工业废气治理技术。6.5 噪声污染控制 6.5.1 工厂噪声排放应符合 GB 12348 的要求、GBJ 87工业企业场区噪声控制设计规范。6.5.2 产生噪声污染的企业,应采取隔声、吸声、消声、减振、隔震等措施,减轻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环境噪声符合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6.6 强酸强碱腐蚀与辐射控制 DB43/T 12292016 5 6.6.1 加强强酸强碱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强酸强碱灼伤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6.6.2 工厂作业区有电磁辐射的,应制定防辐射措施。7 两型生产 7.1 产品质量 7.1.1 通过 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1.2 应制定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7.2 生产安全 7.2.1 近 3 年重特大事故发生率为零,新增职业病发病率为零。7.2.2 通过 OHSAS 18000 职业安全体系认证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 100%。7.3 绿色供应链 7.3.1 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的制造、运输、使用过程中废弃物和排放物进行处理,对周围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对生产人员身体不产生负面影响。7.3.2 规范供应链各成员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把“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7.4 生产消耗 7.4.1 原材料节约水平不断提高,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本年度与上年度同比低 3%或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比低 3%。7.4.2 单位能耗不断下降,单位能耗本年度与上年度同比低 3%或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比低 3%。7.4.3 单位水耗不断下降,单位水耗本年度与上年度同比低 3%或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比低 3%。7.5 生产环境 7.5.1 制定了 6S 管理实施方案,并运行良好。7.5.2 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 GB 3095 二类功能区要求。7.5.3 办公室符合 GB 18883、GB 50325 要求。8 两型管理 8.1 组织机构 8.1.1 成立两型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8.1.2 两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导两型建设工作。8.1.3 应制定两型工业企业创建工作方案。8.1.4 有两型工作兼职人员。8.2 保障措施 8.2.1 应对两型建设工作进行内部考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对相关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DB43/T 12292016 6和惩罚。8.2.2 建立两型志愿者队伍,每年开展两型主题活动不少于 2 次以上。8.3 宣传培训 8.3.1 定期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育培训。8.3.2 设置两型知识宣传牌(栏)。8.3.3 强化全员两型意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两型知识宣传。8.3.4 员工两型知识普及培训率达 80%以上。8.4 制度管理 8.4.1 应制定但不限于以下制度 a)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b)用电管理制度;c)用水管理制度;d)环境保护制度;e)安全生产制度;f)产品技术规程;g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