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9.2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2016-12-23发布2017-06-2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GB5009.212—2016Ⅰ前言本标准代替GB/T5009.212—2008《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SC/T3024—2004《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生物法》、SN/T2269—2009《进出口贝肉中大田软海绵酸的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2131.2—2010《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第2部分:小鼠生物法》、SN/T1996—2007《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SN/T2131.1—2008《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第1部分:荧光磷酸酶抑制法》。本标准与GB/T5009.212—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增加了酶联免疫吸附法;———增加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5009.212—201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测定的小鼠生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本标准中小鼠生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贝类及其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贝类可食部分及其制品(不包括盐渍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鳍藻毒素-1(DTX-1)和鳍藻毒素-2(DTX-2)的测定。小鼠生物法2原理用丙酮提取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经无水乙醚分配,减压蒸干后,再以含1%吐温-60的生理盐水为分散介质,制成DSP混悬液。将该混悬液注射入小鼠腹腔,观察小鼠存活情况,计算其毒力。3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3.1试剂3.1.1丙酮(C3H6O)。3.1.2无水乙醚(C4H10O)。3.1.3吐温-60(C64H126O26)。3.1.4氯化钠(NaCl)。3.2试剂配制3.2.1氯化钠溶液(0.85%):称取0.85gNaCl,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3.2.2吐温-60(1%):称取1.0g吐温-60,用氯化钠溶液(0.85%)溶解并定容至100mL。3.3材料3.3.1小鼠:体重为16g~20g的健康ICR品系雄性小鼠。3.3.2金属筛网:孔径约2mm。4仪器和设备4.1旋转蒸发器。GB5009.212—201624.2均质器。4.3天平:感量为0.1g。5分析步骤注:为避免毒素的危害,应戴手套进行操作。移液管及移液器吸头等用过的器材、废弃的提取液等应在次氯酸钠溶液(5%)浸泡1h以上以使毒素分解。对于动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应参照GB14925执行。5.1样品采集采取足够的贝类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