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卷(总第364期)郭晓玲,等:“数字利维坦”的风险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第39卷第6期Vol.39成都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CHENGDUNORMALUNIVERSITY2023年6月Jun.2023“数字利维坦”的风险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郭晓玲1,吴凯2(1.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数字利维坦”以信息释放来建立行为控制,以技术释放渗入到数字生活,以价值释放来控制数据治理,其实质是数据技术的异化。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传播和治理层面可以与“数字利维坦”建立关联,它以一种软性力量发挥作用,可以防止“数字利维坦”的渗透。“数字利维坦”使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制于数据,主要表现为:以“数据杀熟”分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共识基础、以数据偏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阻力、以数据垄断挤压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挥空间。要切实增进思想政治教育预见洞察数据的能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组织数据的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治理数据的能力,从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规避“数字利维坦”的风险。关键词:“数字利维坦”;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现代信息技术;数据治理doi:10.3969/j.issn.2095-5642.2023.06.003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5642(2023)06-0017-08托马斯·霍布斯(ThomasHobbes)的《利维坦》一书一经问世,就引发了人们对强势国家的关注、讨论和批判。当人们用“利维坦”来形容数据时,通常意味着数据会成为强势的工具,人们既在数据中发现和利用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资源和要素,同时又被数据所驱使和控制。这样,人们在数据洪流中逐渐丧失了掌控能力,造成了社会的分裂与危机,这种现象被称为“数字利维坦”。“数字利维坦”的形成,离不开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由此衍生出的数据杀熟、数据偏好、数据垄断及数据霸权等现象,无不折射出大数据技术的负面影响。有研究者认为:“‘数字利维坦’在逐渐消解虚拟社会的基础上,也给现代社会带来新的危机———对社会分裂不断地推波助澜。”[1]可见,“数字利维坦”一旦形成,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就会伴随数据洪流成为阻挡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障碍。实际上,数据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善恶之分,关键在于数据的用途,这就涉及人们如何使用它的问题。在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内在优势,从算法视角出发,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化发展[2],又要解决“数字思政”遭遇的现实难题,即“要平衡数字技术的碎片化形态与教育目标的共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