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2期2023年4月滁州学院学报JOURNALOFCHUZHOUUNIVERSITYVol.25No.2Apr.2023“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究李晓峰,刘飞虎,宋怡摘要:高校体育既能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又具备大量思政育人元素。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融合思政教育表现出多主体、全过程、多维度的主要特点,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和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要通过提高体育教师育人意识、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构建体育课程思政网络化平台等方式推进高校体育思政融合。关键词:高校体育;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融合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794(2023)02-0121-04作者简介:李晓峰,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刘飞虎,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宋怡,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合肥230009)。基金项目:2020年合肥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大学体育-女生足球”(KCSZ20200024);2022年合肥工业大学青年课题“第二课堂建设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实践性研究及实施方案”(JYQN2113)收稿日期:2022-09-20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1]。在“三全育人”理念的背景下,把体育育人融入“三全育人”体系是高校教育的必然选择。要积极推进体育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使得体育课程协同思政育人,达到体育运动强健体魄、铸魂育人目标,进而有效落实“三全育人”中的理论与实践要求。1“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体育思政融合的必要性1.1“三全育人”理念下实现育人目标的需要“三全育人”理念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系统论,注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建立一种普遍联系,在变革中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育人机制。从理论来源看,“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的系统性综合改革理念,其育人目标处于提纲挈领的地位。区别于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单一的说教式手段,不符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新时代的要求,不契合“三全育人”的思想理念。高校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与活动性,给学生以亲身参与的体验感,展现出独特的育人功能,使得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优秀的意志品质。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互为补充、互为渗透,推进高校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此过程符合“五育并举”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度,有效渗透“三全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