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集萃·69·2023年/第20期/清代云南府官方礼乐仪式表演属性研究◎孙伯翰(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一、清代云南府官办礼乐仪式建设状况概述从现有文献看,清代云南府官办礼乐仪式建设虽于清廷占领云南时便已经开始,却兴盛于雍正时期。以先农礼乐仪式为例,雍正以前,云贵地区各府县有社稷礼乐仪式而无先农礼乐仪式,“雍正三年内礼部奏定”①,雍正四年,颁行先农坛祀典,雍正五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奉旨首开云贵地区官办先农礼乐仪式,颁布乐辞七章并撰写《先农说》追溯先农礼乐仪式的历史,撰写《藉田说》说明其意义与功能,清代云贵地区先农礼乐仪式由此得以建立②。除先农礼乐仪式外,社稷、风云雷雨等典祀活动及东岳、土主、火神等群祀活动均在此时期大量出现于文献记载中。究其原因,除政治上改土归流的大力推行、经济上三番治乱平地后云南与内地联系日益紧密及文化上中央对云南地区文化一统的重视外,作为此时期本地军政最高长官的鄂尔泰对礼乐仪式活动建设的重视亦是云南地区官办礼乐仪式体系能够得以建立的重要原因。作为儒家等差体系的外在呈现,礼一直是辨异,即确立等差秩序的重要手段。清代云南府官办礼乐仪式表演中,不仅是礼乐仪式活动、礼乐仪式参与者以等差分级的形式呈现,礼乐仪式活动中参与者的表演亦有等级与相应的分工差异。这些参与者可分为一下几类:第一是礼乐仪式活动中主持者的表演,在《礼记》中,尽管对仪式参与者各自的表演做了规定,其所载仪式【摘要】清代云南府官办礼乐仪式活动承载着以礼乐教化边民的功能,儒学的兴起不仅表现在兴办教育与重视文庙释奠礼,而且表现在将儒家礼乐应用在各类天地、神祇礼乐仪式中,更表现在以儒家文化解释本地原有礼乐仪式活动,上述特征共同说明,清政府试图在云南地区建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完整礼乐仪式体系,借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礼乐仪式活动来达到教化之功用。【关键词】礼乐仪式;云南府;仪式表演;神圣性【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0-0069-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0.022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清代云南府官办祭祀礼乐文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J0568)。却缺乏主持者这一角色,所有参与者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大夫士人均应按照仪程行分内之事,也就没有设置主持者这一角色的必要性。清代官办礼乐仪式活动中所设置之主持并非参与者中最尊贵之人,但却承担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