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现状及展望*①曹丙燕邓赛贾雪莲(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提出的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实践方案。学术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成果丰硕,初步形成包括基础理论、思想价值、建构实践三重维度的研究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其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作用,须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究体系、拓展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讲清、讲透、讲好。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4641.2023.02.122013年,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随后,“人类命运共同体”便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的高频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价值和世界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人类发展高度提出的为解决全球发展难题,协调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智慧与方案。研究选取“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时间限定为2013—2023年。经检索,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学术界对其展开了多方面、多维度的理论研究,获得相关学术期刊论文9000多篇,其中刊发在核心期刊的论文共3700多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完善的研究体系,主要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理论研究、思想价值研究、建构实践研究三个方面。本文对当前[收稿日期]:2023-01-2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开普敦城市发展与融入‘一带一路’”(22YJCZH146)、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全球化话语’的建构与实践研究”(21DKSJ09)、山东科技大学2022年“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ESDZX-22038)。[作者简介]:曹丙燕,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