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期评文艺[作者简介]何佳娴,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清代平山堂景观的重建与书写◎何佳娴[摘要]平山堂为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建,后多次遭战火,又多次重建。清代的历次修建将平山堂景观与文化意蕴推向高潮。汪懋麟与金镇的修建是最为关键的一次,随后有孔尚任、汪应庚、方浚颐等人继续修整平山堂。平山堂景观兴盛中充分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复杂交织。历次修建对应众人题咏,延续了文章太守建造与歌咏平山堂的含义,发展了平山堂的文化意蕴,使平山堂成为扬州景观与文化的代表。[关键词]清代平山堂文学景观文学地理学“文学景观是指那些与文学密切相关的景观,它属于景观的一种,却又比普通的景观多一层文学的色彩,多一份文学的内涵。”[1]平山堂为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建,有供时人纳凉避暑、赏景雅会的作用。此后平山堂几经兴废,或由于年久失修而破败,或由于连年战乱而被毁。到清代,平山堂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重现往日活力,由此形成自宋之后的第二个文化高峰时期,平山堂也再一次成为扬州的地域符号。历经前朝沧桑,人们再次登临平山堂抒情感怀,流传的文学书写中,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一、平山堂景观的重建平山堂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为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建。人们登临平山堂,并非为仰视建筑和欣赏风景,而是为追怀欧公足迹。这在沈括《重修平山堂记》中表述得比较清晰:“后之人乐慕而来者,不在于堂榭之间,而以其为欧阳公之所为也。”欧阳修一首《朝中措》,赋予有限的地理景观平山堂以无限的内涵,使平山堂扬名并成为扬州一道重要的人文地理景观。由于平山堂蕴含的文化含义,人们对其拥有更多关注。清代以前,平山堂曾有多次维修记录,其中以宋代修建频率最高,元、明两代较低。治平元年,扬州太守刁约重建破败腐朽的平山堂,为平山堂建成后的第一次重修。后又有淳熙九年至十三年扬州通判赵子濛修葺等五次重修。元、明两代修葺记录较少,只有零散记录于册。万历年间吴秀重修,后登临题咏之作变多[2],但相比于宋并不成气候。可见自宋之后,平山堂一直较为落寞,景观不复存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平山堂终于获得重建[3]。此次重修规模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