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CARBONWORLD2023/6南方丘陵山区某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何晶莹(湖南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所,湖南长沙410004)【摘要】对南方丘陵山区某滑坡的地质环境背景、孕灾地质条件、滑坡物质结构和变形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初步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和破坏模式。通过室内试验和反演分析确定了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圆弧滑动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关键词】滑坡;形成机制;稳定性分析【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3)06-0064-030引言南方丘陵山某滑坡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于2017年6月开始发生变形,且变形日趋剧烈,对当地10户5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潜在经济损失400万元。1滑坡地形地貌滑坡区属湘江侵蚀三级阶地,区内山顶浑圆、较平缓。现状为居民聚集区,区内斜坡多呈台阶状,地面标高为50~70m,相对高差为5~15m,山体坡度为30°~45°,局部大于50°。民房分布于滑坡周边,植被不发育。2滑坡地层岩性及基本特征滑坡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白沙井组和燕山晚期的岩体。滑坡剪出口位于坡脚,右缘以微地貌陡坎转折处为界,左缘以微地貌陡坎消失处为界,后缘以拉张裂缝F1、F2变形消失处为界。滑坡主滑方向为22°,平面形态呈半椭圆状,纵向剖面呈折线状。滑体最下方标高为58~59m,最上方标高为67~70m,相对高差为9~12m,滑体水平长度约16m,顺坡长度约20m,坡度为20°~45°,局部达55°以上。滑坡宽度为108~112m,滑坡面积约1550m2,滑体平均厚度为7.0m,滑坡体积为10850m3,属小型浅层牵引式土质滑坡。3滑坡物质结构特征3.1滑体土滑体土为粉质黏土,黄褐色、红褐色,硬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底部含5%~30%的圆砾,圆砾粒径为2~35mm,呈浑圆状。3.2滑带土由于滑带尚未完全贯通,推测潜在滑带位于粉质黏土内部。3.3滑床滑床主要由砂质黏性土和全风化花岗岩组成。砂质黏性土,褐黄色,硬塑为主,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粒径大于2mm的颗粒约占5%~30%,黏性一般,遇水易软化、崩解。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夹灰白色,结构构造已基本破坏,但仍然可以看出残余结构,岩芯破碎,遇水易软化、崩解。4滑坡稳定性计算4.1形成机制分析4.1.1变形机制分析滑坡地形较陡,滑体主要由粉质黏土组成,底部含5%~30%的圆砾,其结构相对松散。同时,滑坡所在斜坡由于建房切坡形成高5~10m的临空面,斜坡土体在自重作用下,既使上覆粉质黏土中的裂隙进一步扩大,又使粉质黏土产生裂隙。雨季雨水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