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学术研究262023年第8期(总第332期)【提要】高淳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西南端,其方言系属吴方言。高淳方言在使用中有许多特殊的声调、语法和词汇,十分具有地方特色。无论是南京人,还是与高淳相邻的溧水、溧阳等地的人,都难以听懂高淳的方言。但随着新时代以来教育水平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普及,高淳方言正逐渐没落,濒临失传。本文探析了高淳方言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色,并在分析其保护与传承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试图寻找到适合高淳方言未来发展的路径。【关键词】高淳方言吴语语言保护一、高淳方言的历史与特色南京简称宁,为江苏省省会,现辖十一个区,南京方言一般指除溧水区与高淳区外其他九个区的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高淳虽隶属于南京市,但无论是在南京市,还是在其他与高淳相近的地区,人们一般都听不懂高淳的方言。且高淳地区内部各乡镇在方言上也有差异,虽然都属于古吴语,但有太高宣州吴语和毗陵太湖吴语之分。高淳方言在中国方言里也十分具有特色,被称为“古韵方言活化石”。(一)高淳方言的历史高淳方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一万五千年前,高淳曾是古丹阳大泽,时过境迁,后逐渐形成了东面地势高、西面地势低,山水环绕的地理环境。1997年,专家们发掘出距今已有6300多年历史的高淳薛城遗址,这是已知的南京地区最早的原始村落。人们发现高淳薛城原始人正是在这里打渔、狩猎,繁衍生息,建立了氏族部落。南京市地方志官方网站曾记录:“薛城遗址是南京远祖的发祥地,被考古界誉为金陵第一古村落。”人类历史文化随着氏族部落的产生而出现。六七千年前,高淳方言就这样在薛城原始部落出现了。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高淳的祖先通过水路与吴语地区的人交流,高淳方言与当时的吴语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吴语方言。至春秋战国,高淳处吴、楚两国之间,后吴王在高淳地区修建了固城,从而,高淳方言逐渐走向吴语。秦朝时期,高淳固城设立了溧阳县的县治。随着当时人口流动的增加,外来语言逐渐渗透,高淳方言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东晋前后,北方知识分子大量南迁。到12世纪,宋朝往南方搬迁,大量北方人也随之南迁,南京方言成为江淮话,接近北方方言,而高淳方言却仍保留汉语上、中古音的原汁原味。在历史上,由于高淳地区的地域条件特殊,加上陆路不通,长期以来都以水路与江苏、无锡、常州、安徽等地横向开展人文交流,高淳方言与北方方言交流较少。当地人也很少外出,安家乐业,到1990年时,全江苏只有高淳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