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本刊编辑部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从十九大的“培育”到二十大的“加快”,凸显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也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国石油2023年工作会议围绕“全力奋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阐述丰富内涵,制定了任务书、时间表。把规划变行动、把愿景变实景,需要围绕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怎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等重大问题,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走在前列并行稳致远。立足“两个大局”,深刻认识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使命与内涵。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体。近现代史一再证明,一流企业是大国崛起的内在支撑力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一批能够体现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引领全球科技和行业产业发展的世界一流企业做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明确了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16字”目标要求,既体现了世界一流企业的普遍特点,又体现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现实需要。“产品卓越”是企业的硬实力,“品牌卓著”是企业的软实力,“创新领先”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治理现代”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石油结合实际,增加了“供给高效”标准,体现了国内最大油气生产与供应企业、能源保供“顶梁柱”的责任使命。各企业要对照标准,把准自身方位,结合自身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标体系,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沿着更加正确和清晰的目标方向前行。认真总结规律,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中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之道。中外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关于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人才、文化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与启示,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认真总结、学习借鉴。如:“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企业作为有机体像人一样也会有生命周期,而那些能够穿越生命周期,实现基业长青的企业,在追求长期目标、感知适应变革、鼓励创新氛围、积淀优秀文化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第二曲线”理论,揭示了工业革命以来,基业长青的企业之所以能够穿越历次全球性经济波动,经受各种行业变革、商业模式变迁等考验,关键在于有持续创新的精神,在企业第一曲线顶点到来之前,找到第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