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第2期Vol21No2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HenanJudicialPoliceVocationalCollege2023年6月Jun2023收稿日期:2023-03-12作者简介:谷玲(1979—),女,河南周口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法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乡村治理等方向研究。刍议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谷玲(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郑州450000)摘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继续谋划适合乡村发展的现代化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实现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而法治建设也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当前,法治保障有何突出之处或创新的空间,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关键词:乡村振兴;法治;保障中图分类号:DF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63(2023)02-034-0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2020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法治乡村建设“施工图”。根据规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乡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分别从新型集体经济、基本经营制度、土地制度、财产权益等核心方面做出了重要论述,可以预见乡村振兴建设将进一步提质增速。一、乡村振兴面临的制度化环境(一)乡村振兴的具体法律规定关于乡村发展的法律规定首先可以从宪法中找到相关制度,具体体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的第6条、第8条、第10条、第17条和第111条,这5条具体规定分别设计了5项基本制度。具体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建立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度基础上的集体所有制和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农村设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五大制度构成了乡村振兴实施的基本制度基础。其次,从具体法律规定来看,2021年6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下简称...